记者从4月27日由省科技厅主持的《国际沙棘种质资源基地及产业化项目》论证会上了解到,未来5年内,我省将通过引进世界各国的优质沙棘品种和优选青海本土地道沙棘品种,在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的贵德县建成500亩沙棘种质资源库和3万亩标准化沙棘资源基地,从而打造集约化、标准化、品质化的沙棘资源产业化基地。
据承担该项目建设的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鲁长征介绍,成立于2005年9月的“清华博众”,是清华大学与青海省之间开展的第一个产业化合作项目。经过5年多来对青藏高原沙棘资源的研发及精深加工实践,公司已积累了该领域20余项发明专利技术,并在生态环境效应、企业经济效益和帮助农民增收方面实现了多赢的目标。今年9月,公司将作为承办方之一,承办第五届国际沙棘大会;这不仅标志着青海的沙棘产业已经走在了国际沙棘产业的前列,而且以此为契机所打造的产业化基地,将为青海沙棘产业向更高层次规模化发展奠定资源基础。
据了解,“清华博众”公司已于今年3月启动基地建设工作,并成功引种国内300亩沙棘品种,产业化基地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公司方面表示,将利用贵德县发展“生态旅游大县”的历史机遇,在贵德县建设集沙棘种植、观光、采摘、品尝和购买“一条龙”的产业化基地,同时开发该县其它果品资源,带动当地特色资源精深加工向规模化和高品质迈进。 (作者: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