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青海新闻 >> 正文
 
12大工程绘就青海教育新蓝图
【字体: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0年09月14日 双击滚屏
      在昨天结束的全省教育大会提出:今后5—10年,通过实施12大教育重点工程,在全省建成覆盖城乡、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布局合理、硬件达标、管理规范、质量合格的中小学教育;规模扩大、效益明显、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充满活力、质量较高的高等教育。

  工程一

  建设一批现代化中小学校

  通过5—10年的努力,在全省建设一批标准化、现代化中小学校。

  ●到2012年全省中小学(含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以下同)由2009年的2545所调减到1261所,调减率为50.4%,其中:小学从2047所调减到899所,初中从323所调减到234所,完中和高中从126所调减到84所;校均规模小学由256人增加到622人,初中由671人增加到1347人,普通高中由1102人增加到1864人。全省消除危房总面积428.97万平方米(不含玉树灾后重建面积),其中加固面积229.75万平方米,拆除重建199.21万平方米。

  工程二

  开展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

  大力发展多层次、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学前教育相结合、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到2015年,全省学前一年教育幼儿入园率达到85%以上;西宁市、各州(地)政府所在地、格尔木市、德令哈市及海东地区各县政府所在地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其他各地幼儿园入园率达到60%以上。

  ●到2020年,全省学前教育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

  工程三

  建设一批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

  坚持“特教特办”,推进教育公平,关注弱势群体,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利用国家特教项目,在全省建设一批标准化骨干示范特殊教育学校,并发挥对普通特教班、随班就读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引领作用。

  ●到2011年,全省城市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平均入学率达到80%以上,农村达到70%以上,牧区达到60%以上。

  ●到2015年,全省城市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平均入学率达到85%以上,农村达到75%以上,牧区达到65%以上。

  ●到2020年,全省城市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平均入学率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80%以上,牧区达到70%以上。

  工程四

  建立多元化办学体制

  根据区域特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加强薄弱高中学校改造力度,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异地办学规模,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办学体制和灵活办学模式,形成具有我省办学特色,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度,协调发展的普通高中教育新格局。

  ●到2012年,西宁市、六州州府所在地县镇、海东地区各县镇在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示范性高中;各自治州继续坚持州办高中,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水平。

  ●到2015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其中西宁和格尔木市达到95%以上。全面完成普通高中布局调整规划目标,科学确定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有效发挥集中办学优势。西宁市(含新建民族高中)、各州(地)、县重点扶持建设的普通高中规模达到36-60班,平均班额控制在50人左右。其余各地区普通高中基本实现规范办学,在办学规模、教育质量、教学水平、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全省普通高中教育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

  工程五

  打造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学校

  集中力量,扶优做强,建设一批起示范、引领作用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到2015年,建成11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9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它学校达到国家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标准。

  ●围绕我省支柱、特色、优势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布局,对接产业,到2015年建成40个省级以上中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

  ●以建设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为重点,建设一批集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实训基地,满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科学核定教师编制,并通过实行中等职业学校特聘教师计划和见习岗教师计划等项目,缓解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问题,培养培训一批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达到50%以上,其中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65%以上。

  工程六

  让普通高等教育充满活力

  加大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投入,积极支持青海大学“211”工程建设,扩大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警官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空间,逐步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规模,全面提升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办学水平。

  ●到2020年,使各高校占地面积、教学用房及生活用房建设面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基本办学条件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加强教学科研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创建一批高起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创新平台和基地。

  ●加强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重点建设一批覆盖面较宽、实力较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具有高原特色、在西部地区和国内有较大影响、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优势专业和特色学科。

  ●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实施“昆仑学者计划”、“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和对口支援工程,提高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程七

  从整体上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着力推进民族学校与普通学校整合,实行“民汉合校”和异地办校(办班),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优化培养环境和模式,从整体上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早期过好汉语言关,推动民族地区标准化“双语”幼儿园建设进程。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一年“双语”教育;到2020年,基本普及两年学前“双语”教育。

  ●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整合学校,增强办学效益。到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除民族语文外40%的学科实行用汉语授课;到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除民族语文外,所有学科全部实现用汉语授课。

  ●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大异地办学办班力度,优化培养模式。到2015年,民族高中50%的学科用汉语授课,到2020年,除民族语文外所有课程实现用汉语授课。

  工程八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

  继续推进并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构建省域网,建立省级数字化远程教育平台,形成与中小学“校校连”、“班班通”的教育信息化环境,推动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

  ●到2015年,在县政府所在地以上中小学建设校园网络,在乡镇中心学校和农村中学建设校园局域网络,其余学校配备具有资源存储功能的硬盘播放设备,实现“班班通”。

  ●到2020年,在全省构建符合教育发展需要的信息资源开发、共享与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在学校和城乡间开放共享,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工程九

  尽快实现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

  全省城镇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寄宿制学校卫生室器械与生活设施设备达到国家配备标准。

  ●到2015年,全省县城以上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建设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建设一批标准化的实验室、图书室;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学条件及设备配备条件达到国家基本配备标准,85%以上的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到2020年,全省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建设达到国家标准,80%的学校建成标准化的实验室、图书室,区域内基本实现教育装备的均衡发展,全省全面实现实验教学普及县工作。

  工程十

  让农牧区教师安居乐教

  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农牧区教师生活周转房基础设施建设,使基层教师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教师队伍趋于稳定,为农牧区教师安居乐教、城镇教师对口支援和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奠定基础。

  ●2010-2012年先行启动“三江源”地区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通过推进藏区教育项目和全省保障性奖励性住房建设工程实施,在六州和东部农业区逐步推开,消除教师在外租房、住宿拥挤等现象。

  ●到2015年,基本解决农牧区教师周转房问题。

  ●“十三五”期间,逐步扩大教师周转房建设覆盖面和项目实施范围。到2020年,全面解决全省农牧区教师周转房问题。

  工程十一

  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

  坚持集中培训与自修相结合,加强各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机制和方法,建立开放、高效的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全省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依托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建设省级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负责培训者的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在专业设置、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师队伍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支持各州(地、市)建设教师培训基地,负责对州(地、市)级骨干教师和县级培训辅导员的培训,承担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定期轮训、教学指导、监测、评价等任务。

  ●支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做好组织和管理本地教师培训、考试,以及提供学习辅导、资源支持与技术服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州、县(市、行委)为单位,依托当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藏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工程建设。

  工程十二

  青海教育园区将成“教育城”

  把青海教育园区的统筹规划和建设纳入西宁市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整合资源、合理布局、规模办学、提高效益的原则,做到统一规划与征地搬迁,分步实施建设。

  ●重点解决青海师范大学等院校发展空间问题。通过各类教育和科技园区的发展,增强相互辐射、资源共享和互动效应,探索我省教育集约化发展的新模式。(作者:王肖芳)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青海新闻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我省科技“十二五”发展方向确定紧盯四大经济项目个个攒劲
下一篇:西宁中药材涨价 原因:本地产量少 中药受青睐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最新更新
[政策法规]2010年1-7月份全国关停小火电机组表
[发改委]杜鹰同志出席生态补偿立法与流域生态补
[发改委]上海降低宽带上网资费 
[技术创新]电子书市场群雄逐鹿 产业意见出台规制“
[技术创新]英国加大技术创新投资 未来4年投2亿建创
[技术创新]专家解读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 或进驻女性
[技术创新]中国首枚自主研发税控加油机控制芯片研
[创业指南]年薪40万!单位伸“橄榄枝”引来6000名
[创业指南]调查:74.4%的人期待将师德列入教师绩效
[财经新闻]李旭利离职内幕:据称证监会被提请深查
[财经新闻]银行13年后重返证交所债市 或为小QFII、
[财经新闻]安邦沁阳私制假保单316份 多省分支机构
[财经新闻]上市公司三季报大摆乌龙 多家公司克隆去
[财经新闻]丰田金融贿赂案听证会争论或难触行业潜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