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四年的筹备建设,以“自然、人类、科技”为建馆主题的青海省科学技术馆于今日开馆。
青海省科技馆地处西宁市海湖新区,占地3.67公顷,总建筑面积为33179平方米,总投资4.3亿元。内部按功能划分为展览教育区、公共服务区、业务研究区和管理保障区。包括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序厅、科普报告厅、4D影院、数字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公众服务项目。常设展厅设有8大主题“序厅”“走近青海”“能源与环境”“生命奥秘”“科技与生活”“人类智慧”“少儿科技乐园”和“享受科技”。共设展品展项四百余件(套),90%以上展品为互动展品。
据介绍,青海省科技馆是全国一流的特大型馆。
会议认为,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符合中央关于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精神,对于进一步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示范引导作用。这次活动涉及面广、量大、任务重,活动中各级党委政府、联建企业、村级组织,特别是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牢牢抓住组织领导、村庄选择、目标确定、项目整合、企业参与、群众发动六个关键环节,以“五个紧密结合”推动活动扎实开展。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联建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农牧民住房建设等进一步改善,联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村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活动取得了重要实践成果,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同时,也为我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会议强调,要以“百企联百村”的重要实践为基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开创我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新局面。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这次“百企联百村”活动,紧密联系各自实际,大力探索创新,不断推动我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中央提出的“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重要方针的基本要求,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推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要总结提升,进一步总结“百企联百村”的主要做法、基本经验、成功模式,认真研究解决活动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如何巩固提升活动的成果,对企业帮扶、文化活动、基层组织建设等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使联建村在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上始终走在前列,为全省做出示范;要稳步推广,在积极实践、取得成效、条件具备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广实践,采取“村企联建”、 “政村联建”、 “军村联建”等模式,逐步形成推动新农村、新牧区发展的生动局面;要务求实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坚持以农牧区稳定、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富裕为目标,不断推动“百企联百村”活动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不断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效。
会议还听取了全省重点工业园区发展情况汇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海东工业园区紧紧围绕“十二五”发展主题,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发展,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已成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十二五”期间,园区工作要进一步发挥体制优势和集聚优势,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要突出发展重点,着力加强项目建设;要坚持扩大开放,着力提升招商引资水平,以园区建设的新成效推动我省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再上新台阶。(作者: 李锦)
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zoom').style.fontSize=size+'p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