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夏都 文明随行 —— 西宁市扬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风帆
(本网记者朵海平报道)走在夏都的长街,阳光从两旁的楼宇间洒出,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人行道上穿梭的行人,忙碌的脚步衬托着繁华都市特有的快节奏生活,可丝毫不显疲乏,相反,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甜滋滋的,似乎更像是听着轻音乐在翩翩起舞的舞者。巷子里,在冬意缠绵的树枝头上,有几只雀儿在嬉闹,在叽叽喳喳的欢快歌唱,原来是巷道墙壁上“春意盎然”的图画留住了它们的声音……这正是一个文明城市的表情——夏都表情,这也是一个文明城市的声音——夏都声音,这更是一个文明城市的风采——夏都风采。
12月2日,记者来到了西宁市城北和城东的社区、街道和小学,感受了一下那里的精神文明风貌以及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的努力与成就。
与街穿新衣——打造文明示范一条街
一条街道的老旧,令走在街道上的行人心里也不是很舒服。为了整治街道的老旧和脏乱差的问题,西宁市各个区积极打造文明示范一条街,开展了与街“穿衣戴帽”的工程,使破旧的街道不翻修、少花钱就能变的焕然一新。
雷家巷是城北区首条文明示范街,生活在新海桥社区的安存周老人经常经过雷家巷,提起雷家巷的变化,他颇有感触,“以前这条巷子是又乱又脏,瓜果皮满地都是,墙壁上一块黑一块白的像是牛皮癣一样,可是现在,墙壁变得不仅整洁干净了,而且画上了各种各样的图案,你看多漂亮,现在我走这条巷道,心里敞亮多了。”

城北区雷家巷文明一条街
给街穿衣戴帽,不仅能让街道的面貌不用拆修重建不费力伤财就能换新颜,而且它丰富了行人的乐趣,也起到了宣传常识和普及文化的作用。
康西一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示范一条街是城东区投资39万元建设的,示范街以“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和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为主题,以弘扬和传播文明礼仪知识为目的,以中国古代园林样式为建筑风格,中心为厚重大气的“忠、孝、礼、义、廉、耻、城、信”浮雕文化墙,两侧设置了文明提示标语、文明小故事、创城小知识、中国传统节日常识等内容。而建国南路是具有革命时代色彩的“红色墙”,墙上全部都是赋有革命情怀的毛泽东诗词,据了解“毛泽东诗词”文化景墙,全长99米,高5.5米,由花岗岩篆刻和浮雕头像组成,建设投资达40余万元。夏都大道上300米长的墙上则是以医疗、保健、环境、和谐家庭为主题的宣传图画。这些景墙为城市的街道增添了不少的人文格调,也为城市描上了一抹美丽的色彩。

城东区夏都大道上的景墙
文明进社区——大家参与才是真的参与
社区可以影射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而社区的文明更是决定着城市的文明,所以西宁市不遗余力,从社区着手,加大在社区里的服务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宣传,提升社区的整体形象和软实力。

小桥社区青年书屋里的绿色网吧
城北区是西宁市乃至全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因而开展各项工作相应比较困难,可是城北区本着当好创城排头兵,为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积极贡献的工作目标,积极组织开展各项主题实践活动,举办了“让行为与夏都同美”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组织农村社区50余名青年团员开展了“享受读书快乐、参与文明创建、争当优秀青年”主题演讲比赛,引导和广泛发动辖区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寻诚信商户,促文明消费”问卷调查活动,让消费者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文明诚信经营示范户,通过活动,鼓励个体经营工商户诚实守信,共同加入创城行列中来;举办“与文明同行,建和谐家庭”家庭文化艺术节,通过文艺演出、文明知识展板等宣传创城知识;建设农家书屋。依托省、市、区配套资金,先后新建38个农家书屋、购置7万余册图书、150余个书柜、4000多张学习光碟,进一步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两镇三办开展了深入社区、深入群众等系列宣传活动,如小桥街道开展的社区文明大家秀等。
“创城”从“娃”起——西宁的明天因他们而更加美丽
“瓜皮应该扔到哪里去呀?”“扔进果皮箱里。”“过马路走什么线?”“走斑马线。”……这是祁连路小学的一节特殊的课堂,课堂上老师为同学们讲授创城小知识,并让孩子们选出身边的“文明标兵”。

祁连路小学的一堂班会上
孩子是西宁的未来,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是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环节。今年6月底,城北区教育局下发了《城北区教育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0年创建活动方案》,其中祁连路小学及时组织部署,成立了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举行了“小手拉大手,同做文明人”活动,利用“建卫日”上街开展了“文明执勤,纠正不文明行为”、“捡拾垃圾,清除小广告”、“啄木鸟在行动”发行不规范用字等活动;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并拓展锻炼项目内容,在原来的广播操、锅庄舞的基础上,增加了轮滑、哑铃、呼拉圈、跳绳及各种体育小游戏;也开展了“书香校园”活动,包括了“中华颂.经典诵读行动”等读书内容;并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队会、红领巾广播、黑板报等阵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地政治思想教育,通过创建活动,加大学生“养成教育”力度,从而培养争做文明学生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