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尽管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为被征地农民建设的新村———湟中县多巴康川新城178栋楼房主体还没有全部封顶,但凡来这里考察和参观的人对新村建设均给予高度评价。省上领导说,此项目对全省被征地农民安置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北京的几家媒体记者说,这样为被征地农民建设高标准住房,在全国也属罕见;被征地农民说,能从山沟里来到城镇,能从过去的土坯房到即将住上高标准大楼房,这辈子心满意足了。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占地面积923亩、总投资8亿元、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的康川新城,自今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各项工作进展迅速。目前,地下供排水管网、电力管沟、地下通讯电缆等工程全部完工,80%的楼房主体已封顶。据项目施工负责人介绍,年内主体工程将全部完工,明年5月,178栋楼房及配套的农贸市场、中小学校、医院、幼儿园、活动室、景点绿化等公用设施全部建成,交付使用。
康川新城项目是截至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被征地农民安置项目。据甘河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王占恩介绍,2009年,为进一步做大园区经济,一次性征用土地31600亩,涉及湟中县汉东、大才两个回族乡16个村,5371户农民,22600人。为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问题,甘河工业园区联同湟中县政府,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根本,让被征地农民分享园区建设带来的实惠,采取了四项保证措施。其一,按照“30年后每人所得到的土地补偿款和生活补助之和基本均等”的原则,对60周岁以下的被征地农民根据所得的征地补偿款数额分四个档次给予生活补助,有效解决了土地分配不均的问题,使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有了保障;其二,对60周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每人每月发放200元以上的养老金;其三,为保证搬迁农户住有所居,按照城市化的标准在多巴地区建设6000套较高标准的居民住房,每平方米以800元的价格(实际费用每平方米1460元)卖给农民,使农民用原有旧房的评估补偿价款买得起新房;其四,推行就业保障,被征地后生活靠什么,这是被征地农民最担忧的问题,为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甘河工业园区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园区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对18-45岁的被征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目前,园区内正在建设的9个大型工业项目中,预计用工量将达到15000多人,现已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5600人。 (作者:刘建民 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