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青海省政府共同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务院正式批复的《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和相关的政策措施。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省委副书记、省长骆惠宁,省政协副主席、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罗朝阳,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负责同志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主持发布会。
3月15日,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青海省政府编制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二个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国家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
解振华说,《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对于资源赋存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走出一条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
他指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资源优势、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切实加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积极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循环经济骨干企业,加大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努力把试验区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的示范区,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解振华说,国务院的批复中要求国家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制定完善本部门支持完善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政策措施,在有关专项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资金筹集、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切实加大支持和指导的力度。
骆惠宁在讲话中说,柴达木是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是青海乃至全国资源开发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地区,也是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要经济来源和财力支撑地区,肩负着加快青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支援西藏建设的重要职责。在柴达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最典型的意义就在于在资源富集、生态脆弱地区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作为世界最大的循环经济试验区,它的成功建设必将对全国乃至世界循环经济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骆惠宁说,这次国务院批复总体规划,进一步指明了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循环经济的任务和要求,同时在技术、产业、人才、基础设施方面提出了支持试验区发展的十项政策,为我省藏区及全省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倍加珍惜,认真贯彻落实总体规划,采取更加切实有力措施,着力推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健康发展,努力发挥示范作用。一是建立和完善省、州、县、部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明确任务、强化落实,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切实加强指导、协调、服务,及时解决遇到的矛盾、问题,齐心协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二是按照规划确定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产业园区经济建设布局,建设现实可行的方案,扎实推进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融合,努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应用。三是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产业布局、产业链设计,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和招商引资,特别是一些关键产业链条项目的实施。四是围绕制约试验区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在人员引进、废物综合利用、相关产业链融合方面力求多点突破。五是不断完善相关法规法律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统计、监管、考核评价办法,促进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六是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发布会上,解振华、骆惠宁、罗朝阳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负责同志还回答了记者提问。(作者:罗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