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赛马会上的帐篷城。赛马会是草原上的狂欢节,是当地牧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从长安(今西安)到拉萨,整整跋涉了两年。当她站在日月山上四顾苍茫时,从今天的角度看,其实她到达了一条自然人文地理分界线上,这是青海农牧区的分界岭,山的东面是湟水河流域,是以汉族为主的农业区;而西北方的河流则注入内陆湖———青海湖,是藏族蒙古族放牧牛羊的天然牧场。继续走,呈现在她面前的是连绵不断的高山峡谷和山原地带,地形异常复杂的玉树地区,北面是昆仑山,南面是唐古拉山,东面是巴颜喀拉山,西面则是缓坡满岭的可可西里,群山错落,东西呼应,在这里,海拔超过5000米的山峰有2000多座。
●康区玉树
自古以来,玉树就是唐蕃古道上的重镇。它被认为是整个青藏高原的地理中心,玉树州府结古镇在西宁和拉萨连线的中间,和川西靠近,南接横断山脉北段,其战略地位很重要,卫藏和安多之间,也是内陆汉族之间交通,都要经过康区,其中玉树和德格、昌都等地,是重要交通枢纽。“玉树属于康巴藏区”,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扎巴老师告诉记者。
康区地理范围大致与横断山脉重合
“巴”在藏语里是“人”的意思,“康巴”即是居住于康区的人之意。康是一个历史概念,据《西藏志》载,西藏按照风俗习惯和语言等的不同,把藏区划分为三个部分:康区、安多、卫藏。玉树虽属康巴地区,但因行政上长期属青海省管,而青海省的大部分藏区属安多藏区,因此玉树的社会文化兼有康和安多两者的特点。康区因为半农半牧,经济相对发达,人也高大威猛,在民间传说里被称为“人域”,包括青海玉树、四川甘孜全部、阿坝州的一部分,云南迪庆和西藏昌都;卫藏是指西藏除昌都和藏北以外的今天西藏自治区,被称为佛法域;安多是指青海除玉树以外其他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四川阿坝州的一部分,因为主要是畜牧业区,被称为马域。解放后,传统的安多和康区地域被分归西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5个省区。
玉树由此成为青海省唯一一个康巴藏区,青海其他都是安多藏区。从地图上看更容易理解,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格勒老师在《康巴,拉萨人眼中的荒凉边地》一书中称,康区的地理范围大致与横断山脉重合,我国青藏高原的横断山脉,是世界上地形变化最为复杂且最为奇特的地方。
没有什么比“人”更能代表一地的文化特色,例如说康巴汉子,世代生活、栖息在川、滇、青、藏交界的横断山脉地区,保持了较多他们从北方来的祖先血统的缘故,严酷的自然环境,塑造了康巴人强悍豪爽的性格。康巴汉子往往盘头结辫,脸庞黑亮,目光如炬。
服饰歌舞等康巴符号如今多见于节庆现场
横断山脉也培养了他们走出深山经商的传统。所以藏区的巨商大贾中康巴人是最多的。康巴服饰也独具特色,主要有藏袍、无袖坎肩、围腰、袍裙、长布衫等;脚下喜欢穿传统藏靴;帽类以金盏帽、礼帽、狐皮帽最为流行;男女装饰极为丰富,一般由金、银、玛瑙、珊瑚、松耳石等精工细做而成。最显示康巴人华贵的要算女性的头饰了。许多到过康区的人都说,凭借康巴藏族人家的摆设不能判断他们的富有程度,只有看到女主人的头饰才可以做出判断。当然,在今天的康巴地区,这些标志性的符号大都只存在于节庆表演的现场。
康巴地区的歌舞飘逸潇洒、刚劲有力,尤其是玉树的舞蹈,雄健流畅。传说当年迎娶文成公主时,就有玉树的歌舞队。现在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康巴艺术交流节,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康巴文化,目睹康巴风采的机会。2007年康巴艺术节的主会场就在玉树离结古镇5公里的扎西沟宽阔的草原上,由于康巴艺术节由青海玉树州、四川甘孜州、云南迪庆州和西藏昌都地区等三州一地轮流联合定期举行,所以也称“青、藏、川、滇毗邻地区文化艺术节”,在节日的现场,各种主题表演可以看出玉树地区的文化符号,例如赛马会、冬虫夏草、藏羚羊,还有身穿蓝、黄、白色衣服的舞蹈者分别代表长江、黄河、澜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