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模”工作最薄弱的环节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第二个薄弱环节是经济欠发达,能源、水资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强度达不到考核标准。如何攻破这两个“最薄弱”环节摘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桂冠,成为我市“创模”中的工作重点。
据了解,为了攻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滞后于城市发展需要的难点,我市将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十二五”城市环境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修订和完善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分和考核监测点位认证工作;解决与市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市民反映集中的城市环境问题,不断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状况;要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融投资体制改革,加大各种渠道资金的投入;加快污水处理、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垃圾处理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确保各项环境基础设施达到考核要求,年度环保投资指数均不低于2%。
为了攻破经济欠发达,能源、水资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强度达不到考核标准这一难点,我市将坚持实施“工业立市发展战略,实施“环境兴市”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充分利用我市资源的特点,重点发展生态型工业和精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项目;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工艺,完善价格及财税机制,加快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耗能高、污染大、技术水平低的企业要尽快淘汰;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推广运用;进一步完善和改革能源和水等资源型价格体系,对耗能、耗水大的企业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并给予限制;重点发展太阳能和风能,在偏远地区建成太阳能光伏电站和风光互补电站,在部分电网不能覆盖的农村采用太阳能电源解决群众基本生活用电问题,在农村小城镇建设中,采用太阳能路灯、庭院灯、广告灯解决照明问题;大力推广太阳灶、日光温室、太阳能热水器等阳光产品的应用,积极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加大风能、生物质能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作者: 张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