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冬天,这个高原多年不遇的严冬,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沁人心脾的清冷。春姑娘已从湟水岸边轻轻走来,掠过青海湖畔,走上三江源头,又让我们感受着一股喜上心头的暖流。
一
过去的这个冬天注定令人难忘。2010年12月,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拉开了“十二五”规划的大幕。2011年1月,全省“两会”胜利召开,《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高票通过,成为了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意志,建设新青海的又一轮新浪潮在高原大地尽情激荡、奔涌。
当阳光透过薄雾洒满江源,我们满怀收获的喜悦,总结2010年的发展变化,盘点“十一五”以来的辉煌成就。“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掷地有声的话语,令人喜悦和振奋,催人思考和探索。
“十一五”的五年,是改革创新的五年,是团结奋进的五年,是硕果累累的五年,也是温暖人心的五年。5年来,我们确定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奋斗目标,开辟了符合青海实际、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道路,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玉树强烈地震等一系列风险挑战,以自信开放创新的姿态融入全国走向世界,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业绩。青海进入了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这些,为今后发展打下了新基础,搭建了新平台,奠定了新格局。
玉树不倒,青海常青。地震摧毁了我们的房屋和家园,但摧不垮我们的精神和意志;灾难夺去了我们的亲人和同胞,但夺不走我们的信心和勇气。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们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科学发展,多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历史新突破,创造了历史新纪录,迈上了历史新台阶,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果。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350亿元,同比增长15.3%,创造了近30年来的新高。
辛卯立春,万物复苏,春的气息翩然而至。新青海建设正迎来又一个新的蓬勃春天,令人满怀憧憬、无限遐想的春日序曲已然奏响!
二
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艘航船,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阳。”
透过“十二五”缓缓拉开的大幕,我们听到了喧天的锣鼓, 看到了开发、建设、发展的大剧正在上演,感受到无法抑制的活力和激情。上四个大台阶: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上一个台阶,环境保护和建设上一个台阶,社会管理水平上一个大台阶。实现“两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翻一番以上。确保一个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力争“六个走在西部前列”:人均经济总量、人均投资强度、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建设等六个方面走西部前列。这既是党和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生动描绘;这既表达了我们跨越发展的坚定决心,也展明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突破的个个险关要隘。
历史又一次对我们提出新的考验,人民又一次投来期许的目光。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站在新起点,我们必须翻越前进路上的座座大山,趟过发展途中的条条湍流,以“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胆识和无畏气概,亮出青海气势,抖起青海威风,展现青海风采。
过总量关。数量是质量改变的前提,质量提升是数量累积的必然结果。这是基本的哲理,也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发展规律一再表明,影响青海经济总量扩大的主要因素,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如果投资消费上不去,经济总量就上不去,发展也会受到制约。省强是民富的基础,民富是强省的目的。蛋糕做不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等一切都无从谈起。纵观发展形势,把握发展规律,我们务必要坚定信心,沉下身子,一步一个脚印,征服“投资和消费”这两员“大将”,使之成为过总量关的开路先锋,开辟提高经济总量的新天地。
过转型关。全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战已经打响,青海要努力在绿色发展方面走在西部前列。面对“未富先转”的困惑,青海没有退路,必须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一方面,立足实际,通过技术改造、加大投入等方法,使盐化工、石油天气等传统支柱产业更加环保、更加清洁。另一方面,着眼绿色发展大势,保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使新兴产业更加现代、更加领先。登高望远,环顾左右,转型引领未来,加快是关键所在。我们要下大决心、下大力气转变落后的发展方式,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推动青海这艘航船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平稳较快地驶向绿色经济的大海,搏击风浪,砥砺壮大。
过生态关。“建设大美青海,拥抱绿色中国”,已成为青海人的新境界。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绵延的雪山、奔流的江河、翱翔的群鸟、飞奔的藏羚……大美青海展现给世人一幅大美画卷。保护生态,是青海的历史责任。因为它不仅关乎青海自身的建设发展,更直接关乎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关乎亚洲乃至世界的生态安全。经过艰苦努力,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生态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修复的道路仍然艰辛漫长。我们一定要继续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有效遏制生态退化,坚决过好生态保护关,全力实现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台阶、走前列,让大美青海的山川充分展现“生态”之美。
过民生关。“小财政,大民生”,改善了群众的生活,也增强了我们的自信。现在,青海正走在通往全面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2010年,全省人均财政支出达到1.5万元左右,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今后,将有更多的钱投入民生领域,更多的实惠,支撑起更大的幸福空间。“虽然我们与全国比经济总量不大,但青海人民的幸福指数不能比别人低。”“青海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一些重要民生领域争先进位走在西部乃至全国前列”,态度鲜明有力,目标催人奋进。千方百计战胜长期落后的顽疾,摆脱欠发达的帽子,每一个青海人的脸上将发自肺腑地笑出“幸福之美”。
过和谐关。幸福生活从和谐开始,科学发展与稳定共生。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团结至关紧要,稳定尤为重要。创造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关键在公平。坚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人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务;坚持推进城乡一体化,逐步消除社会的二元结构;坚持创新社会管理,使社会更加有序;坚持持之以恒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民族团结和睦;坚持加强寺院管理,使宗教成为推动新青海建设的积极力量。“礼之用,和为贵。”美美与共,和合共生,是为大同。只要始终高举团结、和谐、和睦的旗帜,和谐之花、团结之花、和睦之花就会在青海大地处处绽放。
三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实现“十二五”目标,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勇气和信心,需要摧城拔寨的本领和智慧。“形势越是复杂,越要有坚韧不拔的勇气;任务越是艰巨,越要有攻坚必胜的信心。”在这决胜“十二五”的重要关头,鼓足士气,坚定信心,练好本领,我们无畏地出征。
正确的思路作法宝。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坚持发展支撑、特色引领、集聚带动和协调推进,这是青海科学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弥足珍贵,得来不易。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凭的是赤兔马和偃月刀。新青海决胜“十二五”,靠的就是“四个发展”和“四个坚持”。“四个发展”和“四个坚持”,解决了青海科学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具体方法问题,一体两面,有机统一。沿着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成功之路,凭着“四个发展”和“四个坚持”的两个法宝,新青海这列火车正朝着全面小康社会的下一站全速前进。良好的作风是保证。风正一帆悬。实现“十二五”的目标任务,要有廉洁力,去贪求廉,去庸求进,去懒求勤,去俗求雅,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昂扬的精神面貌,高雅的情趣境界,坚定的事业目标。要有执行力,抓落实、见实效,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实干论英雄,鼓励竞争、宽容失败。要有内驱力,自我加压、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充满激情。要有创新力,善于抢抓机遇、把握规律、改善民生、统筹兼顾,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饱满的精神变动力。伟大的事业与伟大的精神相生相伴相促。面对未来,青海人更要自信,牢固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挺起胸脯走自己的路;更要不怕苦,坚持“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敢于、勇于、善于与恶劣条件斗争;更要不怕累,发扬“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更要奋进,弘扬“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怀着感恩的心去夺取新胜利。只要这些伟大的精神力量不断转化为推动新青海建设的物质力量,转化为团结干事、激情干事、踏实干事的实干力量,我们的事业就充满希望。
四
历史的车轮正行驶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新的进军号角已经吹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书写‘十二五’发展的美好画卷,共同奏响新青海建设的精彩乐章!”“把压力留给自己,把幸福带给人民!”我们要坚定信心不动摇,推动发展不停步,造福人民不懈怠,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努力奋斗。
大战在即,更需保持清醒头脑。历史上的青海,曾经有过令人炫目的辉煌,也曾经处于边缘化的窘地。 “十二五”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振聋发聩,“如果我们抓不住机遇、用不好机遇、错失了机遇,青海极有可能再度被边缘化!”这,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危言耸听;不是妄自菲薄,更不是自暴自弃。真正的青海人敢于直面落后的现实,正视发展的差距。
“知耻而后勇”、“置之于死地而后生”。面对全国竞相发展的态势,前进还是后退,这是每个青海人都要面对的问题。“纵向比,跨越式大发展;横向比,差距不再扩大。”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激励壮志,全力追赶、奋勇争先,千方百计融入全国、世界发展的大势,继续保持青海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好势头,书写青海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春风又绿,辽阔的青海大地,处处孕育着希望、迸发着激情、绽放着力量,在万物萌动中,人们已经感受到热切的气息和前进的脚步。
2011年,开局之年,起步之年,关键之年。GDP要增长12%,工业、农牧业、现代服务业三个方面的十大产业全面布局,民生创先指标体系研究建立,玉树重建投资要达到200亿元……前进的脚步铿锵迈出。
省委核心更加坚强,党政齐心更加团结,干部凝心更加聚力,群众舒心更加期盼……美好的画卷徐徐展开。
从目标到现实,从规划到实施,需要更多的信心、胆识,更高的能力、水平。保持英雄气概,攒足浑身气力,练好过人本领,就一定能够闯过总量、转型、生态、民生、和谐“五关”,再创“十二五”新辉煌。
青出于蓝谋跨越,海纳百川求发展。催人奋进的“十二五”,大美青海,大有作为,大有希望,大有前途。(作者:钟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