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县依托红河湾生态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积极培育冶金、煤化工、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物流等五大产业,力争实现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的总量和效益。
在保持现有铁合金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做好奥凯二期2.5万吨铬铁扩建、中瑞二期3万吨碳化硅、瑞丰10万吨铬铁扩建、鑫宇5万吨扩建等重点项目,落实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措施,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到“十二五”末,年产铁合金30万吨、碳化硅10万吨以上。
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业、煤化工综合加工业和煤炭副产品加工业,抓好海晏智源公司、青海中能煤业公司、青海青藏铁路多元投资中心3个120万吨洗煤项目,积极发展煤矸石循环利用等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到“十二五”末,年洗煤能力达到720万吨。
做大做强储源生物有机肥、西岔奶牛育种场等龙头企业,做好原县冷冻厂设施设备的恢复利用,积极引进草产业加工、乳制品加工、牛羊屠宰线生产、牛羊肉熟食加工、饲料生产等项目,促进农畜产品加工转换增值。到“十二五”末,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鲜冻畜肉年产达到4000吨以上,生物有机肥年产达到5万吨以上。
依托良好的交通优势和工业集中发展区这一平台,县内煤化工和冶金企业根据货物量建立统一的物流公司,增强货物集散能力和运输能力,确保重点物资运输和重点企业生产需求,拓宽地方财政税源。力争到“十二五”末,物流企业达到8家,年货物运输量达到1300万吨以上。
依托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认真做好调研普查、规划编制、项目储备等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新能源开发项目,使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填补全县在绿色能源、清洁能源方面的空白。
通过积极培育发展五个产业,到“十二五”末,力争使全县工业经济实现工业经济总量和工业投资总额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分别实现翻一番;工业增加值、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投资分别达到36.58亿元、80亿元、4.8亿元以上,在工业集聚发展、可持续发展、品牌培育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作者:王志庆 邢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