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8日,国道315线察汉诺至德令哈段二级公路(二期工程)B标项目部农民工临时党支部正式挂牌成立。这是青海省公路工程建设一线成立的首个农民工临时党支部。
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以来,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对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开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活动,充分发挥农民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农民工党员先锋岗,有效激发了农民工党员的生产积极性,成为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又一新亮点。
建组织,请农民工党员“回家”。项目开工初期,项目部党支部就把如何加强对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积极引导农民工党员在公路建设一线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支部成员深入农民工中进行广泛调研,调研中发现,农民工党员长期流动在外,同党组织缺少联系,无法正常过组织生活,得不到组织的关怀,党员身份意识不强,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针对这一现状,项目部党支部先后两次召开专题研讨会,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决定在建设一线组建农民工临时党支部,让长期在外的农民工党员离乡离土不离党,拥有真正的“家”。在请示上级党委批准后,项目部农民工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党支部成立当日就按照组织程序民主选举产生了支部委员和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邀请11名农民工党员召开了座谈会,党员围绕成立农民工临时党支部的现实意义、支部党员如何发挥作用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确定以“开展创先争优、服务党员群众、推动工作落实”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工作目标。党支部还建立了每月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一次党课、一次座谈会的工作制度,使长期流动在外的农民工党员有了家的感觉,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
强服务,树农民工党支部形象。临时支部成立以来,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服务党员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工生病,党支部派专人照顾;发生矛盾纠纷,党支部出面与公司协商解决;节假日,党支部组织大家开展娱乐活动。群众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愿意找支部,把支部当成了贴心人。党支部先后为7对农民工夫妇购置了帐篷,创办了“工地夫妻庭院”,解决了农民工夫妇的生活问题。“十一”国庆期间,农民工临时党支部与项目部党支部全体党员联合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开展了篮球、羽毛球、象棋、跳棋等友谊比赛。党支部还针对农民工的工作特点,组织农民工党员和群众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安全生产、实用技术、外出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等知识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同农民工开展“传帮带”活动,使农民工尽快掌握了岗位技能,成为岗位工作的行家能手。同时,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农民工“遵纪守法做事,诚实守信做人”,模范执行公路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建设平安工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和模范守纪意识不断增强。农民工党支部每个星期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传达上级党组织精神,听取党员思想汇报,研究解决农民工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和服务,党支部在农民工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得到了党员和农民工的拥护,许多不愿意亮出身份的“隐性党员”重新亮出了身份,自愿回到了党组织。党支部组建初期只有11名农民工党员,不到一个月时间,又有13名农民工党员带着党组织证明主动亮明党员身份,要求加入临时党支部,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抓管理,展农民工党员风采。党支部针对农民工党员流动性强的实际,注重加强对党员的跟踪管理,建立了动态信息台帐,党支部每月与党员联系一次,出现人员变动,及时更新台帐信息。建立了农民工党员档案,将其姓名、临时居住地、从事工种、联系方式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同时,充分发挥农民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工党员立足本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所有农民工党员结合本职工作,围绕理论学习、理想信念、履行职责、服务群众、工作作风、组织纪律、廉洁自律、道德修养等八个方面向群众做出了具体承诺,并为农民工党员照相留影,创建了党员形象栏,将承诺进行了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广泛设立了农民工党员先锋岗,农民工党员统一佩带党徽上岗,在工作一线亮明身份,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有效激发了农民工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成立了五个党小组,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技术传帮带等活动,带动群众共同形成了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树立了一支朴实、文明、实干的党员队伍形象。在党支部和党员的引领带动下,农民工的生产积极得到了极大地激发,形成了党员示范、群众跟随、热火朝天抓生产的工作局面,工程进程、工程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公路工程建设中心工作安全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