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第75次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行动方案》。日前,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人就贯彻落实《行动方案》,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问:省政府为什么要制定《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行动方案》,请您介绍一下《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及意义。
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证,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全局性工作。2004年,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去年,又召开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对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七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行政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制度建设,严格行政执法,强化执法监督,做了大量工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经济加速发展、产业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不断推进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需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我们也清醒看到,依法行政工作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政府自身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少数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一些地方和领域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执法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面对新的形势和更高的发展要求,《行动方案》以解决我省依法行政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对今后一段时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问:《行动方案》的总体设想和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以“三个为主”为指导,千方百计扩投资、强基础、兴产业、惠民生、建生态、促和谐,使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区域发展形成新格局、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改善民生取得新突破。据此,《行动方案》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突出建设法治政府这个目标,注重把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等作为着力点,以创新依法行政工作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强化市县依法行政工作为重点,对完善政府立法和制度建设、实施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加强行政监督和问责等工作,进行了认真规划部署。提出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政府立法,推进制度建设;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提高行政决策水平;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 (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二版)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证行政权力透明运行;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依法化解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组织领导,保证任务落实等八个方面,共二十六条具体工作内容、措施和要求。力争经过五年不懈努力,使支撑我省发展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政府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管理方式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问: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方案》对此作了哪些规定?
答: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既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也是实现推进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分析近年来我省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瑕疵及成因,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是主要的、根本的症结。因此,我们把促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首要问题和基础工作,在《行动方案》中作为重点任务进行了规划和安排。这其中,主要强调了领导干部学法培训制度的落实问题。《行动方案》明确要求2011年全面落实政府常务会议、部门办公会议学法制度,州(地、市)、县政府每年至少组织2次以上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学习,并对学习培训内容作出具体要求;还规定依托行政学院用4年左右时间完成对市县政府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轮训。同时,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围绕执法业务和执法责任开展定期培训、培训学时、测评考查等方面也作出明确规定,促使他们多层次、全方位学习法律专业知识,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问: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您认为当前应当抓好哪些方面工作?
答: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任务,《行动方案》规划了五年的工作。为确保《行动方案》深入贯彻、扎实落实,省政府对《行动方案》进行了任务分解,明确了今年应重点抓好的四个方面工作:一要努力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牢牢把握"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要路径,加强政府立法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重点完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制度。提高制度建设质量的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只有广泛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制度建设才能有广泛的群众和社会基础。为此,《行动方案》还明确了完善公众参与,健全专家论证制度,扩大立法和制度建设意见垂询覆盖面的具体措施。二要进一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推进文化、林业、农牧等行业和部门的综合执法改革,在各个州(地)府所在县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加紧规范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制定规范行政裁量权规则,在全省行政执法部门全面实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进一步从制度上制约自由裁量权,减少执法的随意性。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减少、合并、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目,简化办事流程,转变监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三要积极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既充分发挥作用、又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联动机制,合力化解因经济利益引发的劳资、债务、合同等矛盾和纠纷。健全行政复议组织,加强复议机构建设,改进复议案件审理方式,完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四要切实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完善监督体制,年内建立投诉举报处理制度,及时依法处理人民群众检举、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严格追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同时不断加强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大厅)建设,积极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问:如何保障《行动方案》全面正确实施?
答: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事关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涉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工作的方方面面,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为督促各级政府认真履行职责,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行动方案》健全了领导和工作机制,要求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行政领导协调机制,认真落实依法行政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加强依法行政考核;特别提出州(地、市)、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工作任务和措施。要求重视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发挥好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以及参谋、助手和顾问作用。同时,还要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法律、信奉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法制氛围。(作者: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