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青海新闻 >> 正文
 
生态建设:引领青海走向富裕文明和谐
【字体: 点击数: 双击滚屏

生态建设:引领青海走向富裕文明和谐——来自青海藏区的系列报道之一

  【开栏的话】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藏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来自青海藏区的系列报道》共五篇,全面、生动地反映我省藏区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特色经济培育,和谐社会构建,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三江之源,中华水塔——这是青海重要生态地位最经典的提法。这里是全国生态系统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这里71%的区域为藏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百余万牧民群众在这里繁衍生息。

  为不断增强我省藏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藏区早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长期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我省先后投资近百亿元资金,组织实施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目前,青海省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并形成了建设、保护、管理协调结合、整体推进的生态治理新格局。森林覆盖度提高了0.8个百分点,局部恶化的生态与环境得到治理,湿地水资源得以保护,物种多样性保护力度加大,群众生态建设意识不断提高。

  三江源千湖美景重现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青海省玉树、果洛、海南、黄南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17个县市,涵盖了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源头地区。

  20058月开始实施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总投资75.07亿元。共涉及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森林防火、草原防火、鼠害防治、建设养畜、小城镇建设、沙漠化治理、能源建设、科研课题、生态监测、科技培训、湿地保护、人工增雨、保护管理设施与能力建设和保护管理站点改造和建设等16个项目。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效果日益显现。

  项目覆盖区水源涵养功能初步得到恢复,中华水塔功能有所增强。几年来,共完成退牧还草2560万亩、封山育林156.89万亩、退耕还林9.81万亩、治理黑土滩2.6万亩、鼠害防治8122万亩。在近几年降水量增多、地面植被恢复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功能有所增强,突出表现在三江源区沼泽、湖泊面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扩大。曾经有千湖之县美称的玛多县又开始呈现出湖泊星罗棋布、湖水涟漪的千湖美景。

  生态畜牧业:走上双赢之路

  在海晏县牧区,牧民们养羊都会这样算账,每年枯草期将近8个月,一只自产的半细毛羔羊养到成年,需要3-5年,每天还要吃掉1公斤的饲草,最后也只能卖到1000元左右,平均产值还不到1元,这还不算设施和人工投入。而一只羔羊从出生到出售吃两个月的奶,吃一个多月的草,最多用110天,就能卖到200元,这样一只羊羔就能给牧户每天带来1.7元的产值。这样既能解决畜草矛盾保护了生态,还能带来丰厚的收益。

  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环湖牧区大力开展了畜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重点解决日趋突出的畜草矛盾,大力发展牧繁农育自繁自育式农区畜牧业,使牧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地区牧民人均收入已达到4000余元。

  而身处三江源地区的一部分牧民群众,从退化草场上搬迁出来后,通过发展暖棚种植、牛羊育肥、运输业、加工业、服务业、旅游业,改变了牧民长期游牧的状况,从牧民变为产业工人,拓宽了牧民的转产渠道,增加了收入。小城镇建设、建设养畜、农牧民科技培训、人畜饮水、能源建设等工程的实施,为社区提供了供排水、供电、道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与迁出区相比,搬迁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循环经济:在循环中吃干榨尽

  在柴达木盆地,过去令矿产企业头痛的污染废料,而今竟成为市场叫好的工业原料。将电力、石油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建筑材料等多种产业横向链接起来,柴达木初步构建起循环型产业链。企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线型生产线在这里往复循环,已构成了一个网状大循环圈。企业通过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通过产业循环链把资源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最大限度地做到吃干榨尽,物尽其用。

  自2001年以来,柴达木先后入驻中信国安、西旺矿业、浙江玻璃、内蒙古庆华、河南义马等一批大型实力企业,涉足盐湖开发、铁矿选炼、纯碱生产、锂资源开发、煤炭采掘等领域,为这里带来了数百亿元的投资。在数百个投资项目中,深加工项目占到了60%,企业间关联度大为提高。

  如今,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关心下,以矿产循环发展为突破口,企业开始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考量循环经济,变治理生态环境为经营生态环境,做到保护和开发并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特色产业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的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正在八百里瀚海加快构建和完善。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青海日报 责任编辑:谢韫
上一篇:青海省政府制定出台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若干意见
下一篇:没有了
点击排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中国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青海银行简介
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1月贷款激增1.62万亿 票据融资占四成
格力电器实施股权激励 千人分享近3亿差
业内人士:石化振兴规划不涉及项目金额
危机下中国消费处惊不变 扩内需政策逐渐
美国争议8380亿刺激方案:充满浪费性支出
俄航天军证实俄美卫星相撞 跟踪评估卫星
最新更新
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青海银行简介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中国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园区商务酒店
游园宾馆招商引资项目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