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青海频道1月7日电 (新华社记者何伟)“嘭、嘭、嘭、嘭”,虽然寒气凛冽、夜晚降临,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乡和日村的藏族牧民卓拉家,一家人仍然小心翼翼地在一块块石料上雕刻着“六字真言”,希望凭借石雕这一传统技艺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在自家摆满石雕、石料的
院落里,和日村藏族牧民扎西东珠的两个儿媳妇正在细心雕刻。通过政府组织的免费培训,这两位石雕女已经技法娴熟,成为家庭致富的主要劳力。
48岁的扎西东珠说,告别游牧生活、实现定居后,他一家6口人中有5人通过技能培训,学会了石雕技艺。2009年,全家增收4万多元。
和日村村主任才让南杰说,2009年6月,和日村成立了由村民集资入股的石雕艺术公司,购入了现代化雕刻设备,还通过公司接收订单,开拓市场。目前,全村700多名村民中,近八成的人学会了石雕技艺,其中有200多人成为石雕专业户。
才让南杰告诉记者,这一年,和日村依靠石雕技艺获利102万元,比上年增长两倍多,村民年人均收入达2400多元,刷新了历史纪录。
在被誉为“热贡艺术之乡”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产业化发展的方式,使热贡艺术这一传统技艺从寺院走向民间,为当地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藏族老人西合道是一名热贡艺人,凭借绘制唐卡的出色技艺,全家年收入达数十万元。2004年,他花18万元盖起了一座气派的藏式民居,还买了一辆小汽车;2005年,他又搞起了“艺人之家”,对外接待游客。据记者了解,在同仁县,很多唐卡画师的年收入都能达到七八万元。
与此同时,作为青海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的传统藏绣产业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扶持与帮助下,已成为藏族农牧民尤其是藏族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目前,贵南县从事传统藏绣制作的妇女多达600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