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11月6日专电(记者 文贻炜)总投资达162亿元的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上最高海拔、高寒地区建设的规模最大的输电工程。
青藏联网后,西藏孤网运行的历史将结束。同时,随着西北电网的延伸互动,能源集聚效应更为明显,资源利用结构的优化完
善,带来的是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电力天路"实现全国大联网
作为国家计划2010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的23项重点工程之一,青藏联网工程是继青藏铁路之后又一条连接青海和西藏的"电力天路",今年7月开工建设,计划2012年建成投产。
担任该项工程建设总指挥的西北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喻新强告诉记者,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将实现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全国大联网。
"电力天路"将是青藏两省区人民的"光明线""幸福线"。西藏不缺电的历史改写后,现有电网也将得到全面提升。西藏通过城市电网改造,将全面实现城市居民一户一表,同时通过农牧区"户户通电"工程,70万无电农牧民将完全告别点"酥油灯"的历史。另外,通过青藏联网工程输电入藏,保护了青藏高原的青山绿水。工程完工后,2013年至2015年间西藏接受的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36万吨,减少在西藏排放二氧化碳355万吨。
西藏的能源结构将大为改善。西藏一直是缺电的省份,受地理自然条件限制,西藏不能建太多火电,而外部电输送不进西藏。青藏联网工程实现西藏水电资源的有效配置,将有效解决西藏冬季枯水期缺电问题,为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保障,又可在夏季将西藏中部的富余水电输送至青海电网,使西藏地区的水电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大电网经济"引擎"效应显现
西北煤炭、风能与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加快西北能源资源开发建设,是落实国家能源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进西电东送、实现西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西北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喻新强说,"十一五"期间,电力建设实现了西北与新疆、华北、华中三地的大联网。通过建设强大的750千伏和国家百万伏电网,将西北电网与相邻电网互联,把西北的水电和火电"打捆",大规模输送到华北、华中地区,实现跨地区、跨流域错峰、调峰、"水""火"互济,更大范围地优化配置资源,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据了解,今后10年,西部地区要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按照国家电网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西北电网还将建设新疆哈密-敦煌-鱼卡-格尔木相连的大"通道",届时,西北电网联网优势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将会得到更大的显现。
大电网将有效加快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步伐。格尔木作为连接青藏网、青疆网的重要节点,收益颇丰。格尔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易宏伟说,像格尔木这样的城市,未来通过电网能从青海、西藏、新疆三地获得能源,满足当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园的飞速发展。
"电力天路"挑战世界之最
和当年修建青藏铁路一样,青藏联网工程同样面临着"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冻土施工"三大难题。工程将挑战两个世界之最:沿线海拔最高、高原施工冻土区最长。
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的直流工程线路全长1038公里,最高海拔5300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900公里,是世界上距离最长的高海拔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沿线地质复杂,将穿越长达565公里的多年连续冻土带,在多年冻土地段施工是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
同时,工程建设将面临"四大技术难题":高原生理健康保障困难、高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高海拔过电压与绝缘配合难度大、设备研制与运输困难。
喻新强说,仅生态环保和卫生保障方面国家就投入了7亿元资金,为保障参建人员的生命健康,我们在1000多公里的工程建设沿线,每30公里设一个医疗点,每100公里建一个二级医院,力争实现"零死亡、零伤残、零高原后遗症"的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