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骆玉林代表建议,国家运用差别化政策大力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
建议中说,柴达木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发区,也是我省资源开发和推进工业化的重点地区。保有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16.27万亿元,占全省的95%,占全国的13%。其中钾盐、镁盐、锂盐、锶盐、芒硝、石棉、化肥用蛇纹岩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资源具有类型全、品位高、品种组合好和产业关联度强的特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柴达木资源开发的区域和领域不断拓宽,已具备油气、盐湖、有色、冶金、煤化等一定产业基础。
2005年10月,柴达木被列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作为全国地域面积最大、资源最为丰富的循环经济试验区,其发展对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青海和西藏两省区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边疆都有着重要意义。
2010年3月15日,《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实施,将试验区发展由地方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培育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优势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实现试验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围绕《总体规划》中发展思路,克服自身困难,相继开展了争取中央政策支持、研究出台省内促进试验区发展的政策、组织召开全省循环经济大会以及组织保障等相关具体工作,积极推进试验区发展。
但由于我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自身发展能力弱,对试验区的支持非常有限,举全省之力开发仍显不足。为了将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资源开发型循环经济试验区,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积累有益的经验,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力度,引导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产业;加大项目支持力度、提高资金支持比例;加大科技支撑;创新资源配置、保障资源供应;推行资源税改革试点。运用差别化政策大力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 (作者:罗藏 吴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