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4月8日电(记者钱荣)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了解到,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不断完善科普设施建设,生态科研保护和科普教育成效显著。近日,经中国科协认定,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核准并继续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享有高原生物多样性宝库之称的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科协命名的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青藏高原天然的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
近年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不断完善科普设施的同时,还与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病毒所、微生物研究所、遥感所、湖泊所、寒旱所、技术与物理研究所、地球与环境研究所和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对青海湖生态科研保护和科普教育工作力度,并开展了青海湖夏季候鸟生态习性分析与评价检测、湖区植被样地调查、生物标本数字化整理与整合、“迁徙的鸟”科普项目、青海湖科研基础数据平台、青海湖数字化标本平台、青海湖鸟类迁徙跟踪规律等科研和宣传教育工作。
他们与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合作完成的青海湖视频监控网络系统,开通了在线视频观测,实现了对候鸟集中繁殖地的实时远程视频监控,并通过互联网向外界展示鸟的世界,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开发的“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研究基础数据库”系统,以及与兰州寒区旱区研究工程学院共同开设的2个宣传普氏原羚科普网站,极大地提高了野生动物科学保护和科学宣传工作力度。
此外,青海湖保护区管理局还编印了青海湖自然知识读本《我的家乡青海湖》《青海湖水鸟》及《青海湖野花》各1万册,发放给环青海湖区11乡16所中小学的8000余名学生,激发了他们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