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工商局通过搭建五个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0家,在海东地区6县名列前茅。
搭好服务帮农平台。将原来的县局注册大厅统一受理改为工商所受理初审、县局核发营业执照的登记模式,实现了“零收费、近距离、无障碍”式服务;制作了各种示范文书、表格,在各工商所和县局服务大厅设专人接待农民及合作组织的咨询、登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名称、章程起草等全程指导,全程服务;将原来承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5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
搭好合同助农平台。积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涉农企业依法签订合同,大力推广合同示范文本,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守合同重信用”评选活动。同时,依托“一会两站”和12315网络体系,及时调解合同纠纷,保证农产品交易安全。
搭好商标富农平台。通过开展"商标富农、品牌兴社"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合作组织创品牌、树名牌。鼓励、扶持、组织有一定基础的合作社注册商标,把一批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发展商标资料库。目前,已对知名度较大、市场前景较好的3个农产品纳入到县局商标资料库。
搭好经纪活农平台。为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的帮农、扶农作用,大力加强农村经纪人培育,免费培训各类经纪人200余人,拓宽专业合作社的销售渠道;依照专业发展的要求,打破地域、行业等限制,充分利用合作社农产品的资源优势与经纪人的市场优势,促进合作社与经纪人、合作社与合作社、经纪人与经纪人的合作,提高了发展实效。
搭好红盾护农平台。在加大“红盾护农”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各类涉农案件的同时,积极推进“农资放心示范店”建设,落实农资产品留样备查、农资经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等制度,进一步加大在农产品购销活动中压级压价、非法收购、虚假宣传、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作者:王大豪 常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