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在地震中受灾严重的武警支队,也是地震后投入抗灾最快、投入兵力最大、救灾时间最长的人民队伍,他们置自身安危于不顾,赢得受灾群众的称赞,他们就是武警青海总队玉树支队。
首支救灾队伍
武警青海总队玉树支队支队长石华杰清楚地记得,4月14日7时49分,地震发生的瞬间,他们部队刚刚出操完毕。收操之后,各中队正在以排为单位进行队列训练。
二中队中队长崔战带着士兵跑步离开的时候,突然发现脚步不能迈得不和谐,甚至有些蹩手蹩脚。还没来得及想是怎么回事,就听到有人喊起来:“地震啦!快冲向开阔地!卧倒!”
大地拼命振颤,营房晃动不止,一片片土坯民房轰然倒塌,掀起浓烈的尘雾。没过多久,大地的晃动暂时停下来了。石华杰急切地想知道:有没有人员损失,必须尽快带领战士们救人。他命令各中队进行紧急清点:除两名士兵受了些轻伤之外,其他人员都安然无恙。他长舒了一口气。
地震发生后不到3分钟,玉树支队通过卫星传输系统及时向上级报告了灾情。随后,350名官兵和驻训的四支队300名官兵,被编成40个救援小组,划分3个任务区域,仅用8分钟时间就赶到了附近居民重灾区、银行、学校、医院等重要部位抢险救灾。灾情严重,石华杰带领药品搬运小分队,冲进已有裂缝的卫生队抢出大量医疗器械药品,及时抽调直属大队卫生员组成8人的医疗救护小组,第一时间在支队营院内设立临时医疗站。
4月14日9时许,灾情发生不到半小时,警勤中队指导员孙全辉带领6名战士开始救援受灾群众。救援开始几分钟,一名战士听到废墟下有小孩的啼哭声。孙全辉和战士们用双手清理着废墟。很快,他们在废墟下看到一个三四个月的婴儿。余震不断,为防止滑落的瓦砾对婴儿造成二次伤害,战士们先用身体围成一个圈,挡住砖石下滑的通道,再一点点取走卡在婴儿身上的瓦砾。十几分钟后,婴儿获救了。孙全辉脱下自己的衣服包住婴儿,派士官刘廷廷把婴儿送到了支队临时医疗站。医疗站没有奶粉,支队就派出专车到近200公里外的小镇上去买。战士们每次从救灾一线回来,都要看看这个小家伙,大伙还给可爱的藏族女婴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卓玛。18日,婴儿母亲拉毛措才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找到了孩子。
地震发生当天,玉树支队成功营救出969名被埋群众,救治伤员23人,转移尸体91具,临时治疗受伤群众1202名,安全转移群众2986人,全支队512名官兵无一人死亡。
汉藏的齐心
玉树支队有藏族官兵33人,占支队编制总数的5.33%。为发挥藏族官兵的救援优势,支队为每个救援小组配备一名藏族官兵。
8时20分,第3救援小组在受灾最严重的西杭路民族第二完小救援,当时尘土飞扬、哭声震天,小组中有一家住结古镇的一中队战士昂文索南,向组长报告他入伍前在这里上学,熟悉校舍结构。昂文索南带领7名战士,冒着余震不断的威胁,带头冲进了摇摇欲坠的教学楼。在没有挖掘工具的情况下,用双手刨,所有人的手指磨破鲜血直流,但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快救人、多救人。约一个小时以后,他们成功解救出第一名藏族女学生措毛,然后根据措毛的指引,经过10余个小时不间断的艰难救援,解救被埋学生45名,刨挖出遇难学生遗体18具。
下午3时40分,第9救援组在完成一处居民点搜救后转场到胜利路县国税局家属院内,被一手持经轮的藏族老人拦住,说家中供奉有佛像不让官兵救援,执意要让活佛替死者超度亡灵。小组长二中队排长加洛东智,利用藏语不厌其烦的给老人解释,情况紧急,小加无奈之下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最终感动了老人。官兵经过4个小时的现场施救,解救被困群众12人,挖出被埋现金5万余元、存折及信用卡数十张。当他们将钱物和将身上携带的所有纯静水、火腿肠等食品送到获救藏胞手中时,6名受轻伤的获救群众长跪不起,双手合十,不停的念叨“感谢金珠玛米”。而他们在震后当天却滴水未进、滴米未沾,加之吸入粉尘过多,声音沙哑地说不出话来。
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过后,支队又抽调8名藏族官兵,由三中队排长加洛东智任组长,组成了救灾工作宣传队。他们巡回各灾民收治点和主要街道,用汉藏双语进行广播宣传,张贴书写悬挂双语标语、横幅讲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党和政府抗灾救灾的最新决策指示,安抚受灾民众。
英雄的集体
玉树支队驻守在平均海拔4300米的青藏高原东南部,他们主要担负玉树州6县看守所看守、武装巡逻和处置本地区的突发事件任务。
这支队伍组建于1983年。近年来,支队党委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支队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2009年,被武警部队树为“基层建设标兵支队”,并荣立集体二等功。
地震发生后,玉树县看守所监墙全部倒塌。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玉树支队50名兵力组成救援分队,在参谋长范玉龙的带领下徒步行进8公里奔赴县中队增援。支队将108名人犯迅速转移到营区安全区域,采取划分管控区,设立警戒线等方法,确保人犯无一脱逃。为了维护抗震救灾期间的社会稳定,支队每天派出110名兵力担负主要街道、重点路段、银行、油库、灾民临时安置点等重点区域部位巡逻警戒。
地震刚过,他们靠着徒步行进、手刨肩扛救援群众。官兵们有的手刨出了血、脚被钉子扎破了,有的官兵把自己的被褥让给灾民,自己与几个战友合盖一床被子。他们渴了喝口矿泉水,饿了啃口干饼,累了就地小憩,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支队长石华杰,在身患高原疾病、连续五天打点滴的情况下,与官兵在一线连续奋战15个小时水米未进;战士谢宇,在救援群众时余震突袭,被带铁钉的木板砸破后脑勺,仍然坚持救援;战士邹培强,在搜救群众时被垮塌墙体掩埋在废墟里,经官兵抢救脱险后继续参加救援;支队已确定转业的干部颜益泉得知玉树发生地震后,火速从湖南老家赶回驻地与官兵并肩战斗。从玉树本地入伍的6名官兵,在家庭遭受巨大损失的情况下,未向单位提出回家探望的请求,仍坚持战斗在一线。支队先后有30名官兵主动停止休假,7名官兵推迟婚期,提前归队参加抗震救灾。
玉树支队官兵在营区内开通了“绿色通道”,一次性安置灾民700余人;搭设了2个救灾助民就餐点,每天为群众煮10次粥、烧10次汤,就餐人数达5000人次。地震发生后支队官兵除了一身衣服一无所有,但他们仍然向驻地捐款1.5万余元,向本支队受灾官兵家庭捐款2.3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