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通过科技兴农工程的集成配套,海东地区近几年来已总结出良种良法结合、农技农艺相配套的农作物丰产栽培技术100多项,尤其是在油菜、马铃薯、蚕豆的良种及栽培方面独具特色。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也由十几年前的18%提高到2009年的42%。
海东地区是我省主要的商品粮、油、肉、禽蛋、蔬菜和果品生产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业发展目标,近年来,海东实施了种子、植保、增温保墒、老果园更新改造、沃土、农机节本增效、立体农业和农民科技培训等八项科技兴农工程。其中,运用良种良法配套,小麦良种推广亩增产幅度最高达20%,冬麦京农441、川水地每亩增产100公斤,杂交油菜种子每亩增产100公斤,采用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的马铃薯、玉米等作物增温保墒,使得海东浅山马铃薯平均亩产比一般对照田高50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达500公斤。
同时,全区完成了立体农业间套种推广面积5.43万亩,据民和县调查测算,冬小麦套种玉米,亩产小麦600公斤,亩产玉米也接近600公斤;据乐都县调查测算,种植冬小麦亩产500公斤,收割后,种一茬冬萝卜或大白菜亩收入1000元,实现一亩变两亩的目标。
有了科技支撑,目前,全区种植业已形成了马铃薯和油料作物种植的“两大优势”,和以优质蚕豆、乐都长椒、紫皮大蒜、循化线椒、大果樱桃、食用菌、薄皮核桃、高原制种为主形成的“八个特色”品牌种植格局,播种面积达到251.22万亩,占全区农作物总面积的84%。截至目前,全区日光节能温室累计达到6.5万栋、2.7万亩,已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8000座,全区“一村一品”生产基地达200多个。(作者:晋美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