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1年03月11日 双击滚屏 |
“十一五”以来,青海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及农牧民收入等,年均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青海人以自信开放创新的精神,奋力闯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之路。日前,就“十二五”期间青海的发展思路和今年面临的主要任务等话题,记者走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守成。 张守成表示,综合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定位,青海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总体发展目标: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及社会管理水平都上一个大台阶。经过5年的努力,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人均经济总量、人均投资强度、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建设等六个方面走在西部前列。 首先,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5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000亿元。 其次,民生迈出新步伐。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5年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5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万人次。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年均分别增长10%和12%,收入差距比由3.6?1缩小到3.3?1。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全面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再次,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生态补偿机制基本建立,青海湖、祁连山等生态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8%,中度以上退化草地基本得到治理。 张守成表示,社会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平安青海”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张守成同时表示,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新突破。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38%,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40%。循环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80%,可再生能源生产比重达到4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以内。 同时,区域发展形成新格局。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东部城市群、海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海东现代农业示范区、海北海南生态畜牧业示范区、黄南生态文化旅游实验区等建设初具规模,“四区两带一线”分工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达到50.5%。 “2011年对于青海来说,既充满着机遇,又面临不小的挑战。”张守成坦言,“十二五”规划的开局起步、国家新一轮西部开发战略和支持藏区发展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给青海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同时,青海也和全国一样面临着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的重大挑战,加之玉树灾后重建进入攻坚之年,“任务艰巨、压力不小。面对这些,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把握机遇,找准定位,趋利避害,赢得主动,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张守成说。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青海省要完成好哪些重点任务,为“十二五”顺利开局打下基础?张守成表示,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做好项目和投资工作。结合今年乃至“十二五”国家的投向重点,全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确保项目资金、质量安全。贯彻落实好国家西部开发和鼓励引进民间投资的“新36条”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扩大投资,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在国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全力抓好玉树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完成年度重建任务。 二是加强和改善价格调控监管。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增加供给,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加强对价格监测,密切注意物价走势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研究出台相应的对策措施。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各项资源价格改革。 三是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做好生态畜牧业试点工作。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培育十大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细化落实国家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扩大循环经济引导资金规模,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以建设高原旅游名省为目标,推进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鼓励金融、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物流园区建设。 四是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争取启动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综合治理和湟水流域百万亩人工造林工程,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建设项目。大力推进三江源生态补偿工作。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分解落实好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五是加大以社会事业为重点的民生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投资力度,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大幅增加城乡保障性住房工程,成倍扩大农村奖励性住房工程。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六是要深化体制改革,搞好对口帮扶。充分发挥发展改革系统在体制改革和对口帮扶工作中的综合协调职能。研究起草好青海省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统一部署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价格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工作。协调推进对口援青工作,加快落实一批民生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对口援青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实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