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地区将用3年在29万个农户完成58万铺节能热炕,每户每年节约柴草1吨以上,冬季室温平均提高5-7℃
青海新闻网讯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海东地区学习借鉴北京市门头沟区新型节能热炕的经验和做法,今年扩大炕改工作范围,计划先对2万多铺传统土炕进行改建。目前,九成以上新型节能热炕已投入使用。地处我省东部干旱山区的海东农村冬季采暖主要采用“生炉煨炕”的方式,由于这种土热炕结构不合理,燃烧不充分,热传导不畅通,热效率较低,燃料浪费严重,易造成室内外空气污染,且保暖效果较差。因此,在全区改造传统土热炕,大力推广新型节能热炕,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状况和生活习惯,减少采暖费用开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去年,海东地区组织人员到北京对农村新型节能热炕建设工作考察学习后,在化隆、民和、互助三个县进行试点。经测试,试点建设的18铺热炕与传统热炕相比,新型节能热炕综合热效率由原来的45%提高到70%以上,冬季居室温室平均提高5-7℃,每户年平均节约柴草1吨以上。
新型节能热炕只需对农村现有具有一定盘炕经验和技术的工匠进行简单技术培训指导,便可自行修建。所使用建筑材料也比较简单,价格较低,大多数材料当地就可购买,从而大大降低了修建成本。经测算,新式节能煨炕每铺造价约为1170元左右,新式节能灶炕每铺造价为1350元左右。新型节能热炕煨火两小时后炕面温度可达20℃左右,炕热时间可持续24小时,而且炕面热分散均匀,改变了传统土炕炕头热、炕尾凉、炕边冷的情况。
据海东行署专员陈兴龙介绍,海东地区专门推出《海东地区农村新型节能热炕推广建设规划》,将利用3年时间,结合新农村建设、扶贫生态移民村建设、地质灾害搬迁户建设、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残疾人危房改造等工作,对全区29万个农户58万铺传统土炕进行专业化施工和社会化服务改造。(作者:彭措 王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