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社会管理中赢得青年,在服务青年民生中开创未来。”9月23日,共青团青海省十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对全省县级以上团委做出全面动员和部署,重点推出“一项机制、两项工程、三大行动”,力求实现破题。计划至2012年底,全省开展150场“倾听日”活动,建立20个“共青团关爱之家”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示范点,培养首批50名社会管理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符合条件非公企业团组织及驻外团组织建设覆盖率达100%。
建立“微博群”工作机制。全省县级以上团委将全部开通“微博”,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深入探索和运用微博联系青年的工作手段和路径,要求每年通过微博开展不同主题大讨论活动3次以上。2012年底以团省委官方微博为主,形成全省共青团“微博群”工作机制,定期进行青年对共青团工作的互动评价。同时,要求2012年6月前所有县级以上团的专职干部,高校、企业团干部要开通个人实名微博,通过微博随时随地关注青年成为青海各级团干部的一种生活习惯,切实履行“联系人、碰思想、听诉求、供服务”的团干部职责。
实施“生命力”工程。全团将共青团组织建设提升到“生命力”工程的高度,为发挥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夯实基础,要求各级团组织“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按照“消灭空白点、强化薄弱点”的目标,2011年底完成全省369个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现共青团基层战斗堡垒前移到乡镇;2012年底力争符合条件非公企业团组织及驻外团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
实施“青海青年英才培养工程”。团省委将充分利用省内外各种资源和平台,为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培养一批专业人才队伍,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计划,每年举办春秋两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业校,每两年对所有高校学生干部进行轮训一遍;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计划,力争2012年在各地共青团、中学、中职学校以及少先队组织内培养建立首批50名专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的心理健康辅导员队伍。开展青年志愿者骨干培训计划,力争在3年内培养青年志愿者骨干100人,进一步提高我省青年志愿者队伍素质。
开展青少年维权“倾听日”行动。各级团组织按照“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工作机制,联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向新生代农民工、重点及特殊青少年、青年教师、寄宿制学生、青年僧侣等不同青年群体,从维护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参与、社会管理、权利表达、权益维护等方面利益诉求,开展不同层面、主题明确的“倾听日”活动。要求县级团委每年开展不少于3场“倾听日”活动,力争提交3-5件有效提案和议案。
开展共青团关“爱”行动。在全团逐步推行以“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团支部)+农民工子女+接力”的模式,重点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助”五项内容,实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关爱行动。同时,注重接力机制建设,依托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招募注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实行接力派遣机制,实现长期有效的结对帮扶。
开展共青团关"心"行动。针对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农民工子女等群体内出现的亲情缺失、心理个性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计划,为各地中小学培养心理健康辅导员,深入开展以快乐成长、健康成长辅导为主要内容的共青团关“心”行动,以“一助一”、“多助一”的陪伴式服务,全面开展心理咨询、亲情关怀等活动。(作者:魏爽)
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zoom').style.fontSize=size+'p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