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视角
如果说,100年前的辛亥革命是力图通过推翻皇权帝制,令中国尽快进入现代化之序列的话,那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90年革命与建设的艰苦奋斗历程,则是将变革的诉求与变革的行动统一起来,实践着改造中国、追求进步的崇高理想。这一系列的革命,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改变了中国,更让一个有着几千年专制传统的社会,在方方面面发生着深刻变迁。
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变革之真正肇始——开启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其一,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变革之真正前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发挥了铺垫和指引的功能。
辛亥革命跳出了中国两千年以来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历史循环,开启了新型革命前景。辛亥革命最大政治意义,就是让对民主政治的不懈追求逐步成为中国社会的政治主流,成为中国政治进步的确切开端。辛亥革命是一场初步锻造国人民主意识的现代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其二,辛亥革命追求现代化文明之努力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总体一致,开新型社会风气之先。
辛亥革命最明确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国家积弱衰败的状况,使中国尽快步入现代化的行列。它是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引向近代工业化的道路,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提供了前提条件。辛亥革命后的“新三民主义”与后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内在要求基本契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辛亥革命追求社会进步的目的保持了一致。辛亥革命加快了中国现代文明风尚的兴起,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开明与进步,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的社会改造运动做了前期准备。
其三,对中国近现代革命之历史过程的认识,和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深意的解读,须以辛亥革命为起点。
毛泽东曾指出,“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使“民主共和国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在毛泽东看来,辛亥革命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动群众还没有动员起来”。这是对中国革命应该依靠团结力量的最深刻判断,亦是中国共产党发动并领导革命,能够正确确定领导阶级和依靠力量的一种历史远见。
中国共产党90年革命与建设的重大历史价值——中国社会进步之实在推进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发生过三次伟大革命。惟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与改革开放两次伟大革命,对中国社会深刻变化与发展进步发挥了最根本的作用,是影响和改变中国20世纪发展轨迹的最重大革命事件。
其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是对辛亥革命之历史局限性的完全超越。
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实现的一系列重大革命是对辛亥革命追求中国现代化理想的合理继承。孙中山先生终其一生的革命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民富国强”,使中国赶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这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以充分的继承和弘扬。
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对辛亥革命的反思与超越。辛亥革命的失败,是与其巨大的历史局限性纠结在一起。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固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它既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决心,也没有能力将民族民主革命引向最后胜利;决定了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符合国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新的革命道路,既符合客观的潮流,又是历史的选择。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实践是孙中山先生历史功绩的继承、发展和光大。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的先进性、革命的彻底性、依靠力量的广泛群众性,都是辛亥革命不能比拟的。正因为超越了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才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又有了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其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与改革开放的成就,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率领人民改天换地、努力实现中国社会变革与进步的伟大智慧和勇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反动统治的正确性和坚定性。它将现代社会在政治经济上的基本理念与当时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最纯朴的发展诉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使这场革命具有了最广泛的代表性与合理性,又为文明古国逐步跨入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确定稳固的政治保证,更促使中国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革命品格与勇气。改革开放不仅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发展成果,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30年期间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政治主张和政策可以看做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人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恩格斯所提出的把社会主义从乌托邦变成现实这一任务。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许多杰出领导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其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在微观层面上变革与进步的意义更加深远。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方位革命。特别是社会革命的彻底性,荡涤了大量陈旧势力,为中国现代化的顺利实施创造了好的社会条件。
以女性地位提高为标志,中国的社会平等得到全面提升。共产党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始终实践着妇女解放。其深层意义在于,以男女平等为标志的社会平等原则的深入人心,不仅标示着中国的政治进步,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更是作为后发展国家,能够快速进步的重要社会基础。
以平民为主体的教育全面普及,推动了国人整体素质的现代提高。从早期小学教育的推广,到今天大学教育的逐步普及,显示出民族发展的步伐和进入强大民族之林的速度加快。
以革故求新的风尚为表现,促使中国融入现代文明的期盼成为主流。现代化是一个整体,包括移风易俗在内的人的现代化则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共产党对旧社会积弊的不断革除,提倡并践行各种新风尚,不仅使国人除去了专制遗留下的各种恶习与禁锢,更使适应现代生活的文明、开放的理念成为主流,为今日中国的现代化全力推进创造了广泛的社会条件。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光明前景——建设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今后的发展仍然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遵循社会主义之根本价值,在不断纾解各种矛盾中取得更大进步。
其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现代化的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把人作为衡量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根本标准,不断克服和扬弃物欲膨胀造成的人的异化,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其追求目标。中国必将探索出一条既能满足协调发展,又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路径。
其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汲取人类社会进步中普遍性、规律性的内容,借鉴和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塑造并增强自己的软实力,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内涵,展现中国进步之个性价值。
其三,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等扎实、有效的推进,必将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推动并实现中国社会的更大进步。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社会加快进步的政治基础。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历史已充分证明,惟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是解决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力量,才能承担起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重责。中国必须要靠中国共产党的引领,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进步之路。(作者:吴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