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可以说是我省工业经济进入新世纪以来面临挑战最大、遇到困难最多、实现发展目标压力最重的一年。
这一判定既是缘于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巨大影响,我们同样不能幸免;也是源于我省产业的自身特点,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我省工业基础薄弱,主导产业又主要集中在资源型的上游产业,由此金融危机对以资源型产业结构为主,而且尚未能够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配套体系的我省工业来说,冲击不小,还存在开工复产不足、价格波动震荡、效益大幅下滑、企业停产限产等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工业在“保增长,促发展”这一全省经济发展主线中如何作为成为关注点。
面对严峻形势和巨大压力,全省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重点工业建设项目拉动、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调整产品结构是我省工业经济向好的基础支撑,科学研判、政策扶持则成为工业回暖的坚强保证,最大限度降低了金融危机对我省工业经济的影响,工业经济保持了10%的增长速度。
2009年的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然而在全球经济呈现复苏迹象的2010年,青海工业经济仍然面临挑战:也正是基于青海自身产业特点,决定了我省工业经济在宏观经济复苏中必然呈现明显的滞后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压力,我们也看到了我省优势产业的基础已奠定,新的增长点正在快速形成,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正如骆惠宁代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工业是保增长促发展的主力军,要有更大作为。由此:2010年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值得期待!
以立足青海实际,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资源转换,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切实进展,2010年会有更大突破。
首先,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升。2010年,我省将深入推进资源集约开发、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条,增强竞争能力。以柴达木盆地、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重点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的报批和实施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功能定位,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布局和资源保障,打响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品牌。
其次,继续完善资源配置机制,扩大循环经济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对示范性、导向性循环经济项目的扶持力度,继续在油气、盐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碱等领域深入谋划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构建产业纵向延伸与横向扩展相结合的循环工业体系。
再次,加快园区工业建设有望进一步加强。届时,园区发展规划得以完善,将会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相互协作、相互配套的集聚效应。
既要抓“大”,也不放“小”,我省2010年企业推进的方向确定:着力“扶大”,抓住当前市场格局重构的有利时机,支持大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开展兼并重组,鼓励企业之间联合发展,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带动配套企业,聚集发展要素,用3到5年时间培育形成30户在西部乃至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集团;重视“育小”,支持150个中小企业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实施,集中打造10个中小企业集中区,用3到5年时间培育200-300户规模以上的专、精、特中小企业。同时,2010年,青海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就是——新兴产业。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青海新能源产业与全国同步,迅速崛起,势头强劲,潜力无限且具有强大经济带动能力。以太阳能硅材料为主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体系正在形成,风能、水能、沼气能等的应用也在初步形成规模。
而根据我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今年还将启动一批产业专项工程,引导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扩大增量;大力开发绿色能源,将努力建成全国太阳能发电基地和太阳能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合金材料和化工材料工业发展扎实推进,积极培育终端产品产业链。
可喜的是,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进一步加大,突破关键技术,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模式业已形成。2009年,以我国“盐湖提锂”技术瓶颈被突破为标志的“青海盐湖提锂及资源综合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不仅成功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分离提取锂的新方法,而且对我国和世界上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生产具有示范意义,由此,我省高镁锂比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更大规模项目开发建设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今年,我省还将深入实施“123”科技支撑工程项目,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不少于1亿元,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不低于20%。
工业是我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引擎”,工业也是我省的主导产业,因此,在经济形势变化最为复杂,不确定性、不可预料因素增多的2010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既是着力所在也是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