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省国土资源系统采取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积极实施三江源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使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目前这一地区已经出现水源涵养功能初步恢复、草地退化趋势减缓、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多、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喜人景象。
青海是矿产资源大省之一。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脆弱的环境造成了破坏。许多满目疮痍的老矿山水土流失、沙石裸露,成为生态平衡的新威胁,严重影响到三江源及下游地区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种状况,省国土资源厅从2002年开始在全省全面禁采沙金的基础上,又争取国家和省财政项目,投资26385.5万元,先后对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多卡吉卡金矿、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扎朵金矿、曲麻莱县布曲金矿、白的口金矿等三江源地区和全省62个矿区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
通过修复河道、覆坑平整、回填表土、栽种林草、封育围栏等工程,使三江源地区的57991亩矿区土地生态功能得以恢复。
据了解,今年我省又争取实施了投资9875.5万元的16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经推沙填坑,回填表土、栽种林草、封育围栏,使得门源回族自治县黄沙台沙金矿区、玛多县红金台沙金矿区、多卡吉卡沙金矿区、治多县松莫茸沙金矿区、曲麻莱县德曲沙金矿区和祁连县默勒煤矿塌陷区的生态破坏区得到了有效治理,三江源地区的矿区土地生态功能得以恢复。经年度检查验收,人工播种的披碱草、星星草等优良牧草长势良好。 (作者:玉娟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