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省6.7万名教师迎来第26个教师节。这6.7万名教师中,仅乡村教师就有3.3万余名,他们扎根我省农村、牧区及边远艰苦地区,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为我省基层教育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作为一个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的省份,青海教育发展迈出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全省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和努力。
据统计,我省有小学教师2.67万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85.09%;初中教师13797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59.84%;高中教师7518人,学历合格率达84.22%。
藏族教师孔庆菊是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第二中学的教师,她不仅是一位好教师,更是一位好“母亲”。学生刘芝兰从小失去了母爱,身处困境的她曾多次辍学,孔庆菊总是不厌其烦地把刘芝兰叫回来,并且多次为她垫付书本费,把家里的衣物送给她。
蒙古族教师刘秀青任教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秀麻索寄宿制学校,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她的足迹踏遍豆合索村的每个角落。哪一个孩子辍学了,她总会上门做说服工作;哪一个孩子生病了,她主动出钱给孩子治病。
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孔庆菊和刘秀青一样优秀的教师,农牧区的孩子才越来越多地享受了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缩小了城乡学校的差距。尤为欣喜的是,近几年,更多80后老师薪火传承,加入到教书育人行列。据了解,在80后的教师大军里,仅2009学年和2010年秋季,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就有2528名本专科师范生赴我省“两基”攻坚县开展顶岗支教实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基”攻坚县教师严重不足的现状。
省教育厅基教处段宏伟介绍,正是因为有这6.7万名教师的无私奉献,作为一个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的省份,教育发展迈出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全省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和努力。他们通过辛劳和努力,有效改善了全省中小学特别是农村牧区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自2006年起实施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后,5年来,全省43个县(市、区)共招录特岗教师4671名。特岗教师的加入,为农牧区中小学增添了活力,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省农牧区中小学教师紧缺状况,改善了教师队伍学科、学历、学缘结构,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也为我省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大批优秀、实用型人才。(作者:陈俊 黄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