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编者按: 2009年我省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推进步伐坚实——入冬之前,全省6.7万人、16215户农村困难群众喜笑颜开乔迁新居,开始在坚固适用的新家享受天伦之乐。
2009年省政府决定,坚持从最危险房屋、最困难群众改起,积极筹措资金、搞好规划、加强监管,三至五年内将安排落实全省农村住房困难户的危房改造。
2009年是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启动之年,各级财政向五保户户均补助1.93万元,低保户户均补助1.87万元,重点优抚对象户户均补助1.76万元,残疾人家庭户户均补助1.78万元,其他特困户户均补助1.54万元。各地大力推进困难群众农村危房改造中,亮点多多,为新一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记者近日深入危房改造一线,努力采撷危房改造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寄希望这些好经验在新一年农村危房改造中推广应用,把政府的惠民政策做得更好更实。
德令哈市政府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中,将一揽子惠民政策捆绑使用,解决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这是记者在德令哈市采访最深的印象。
德令哈柯鲁柯镇、尕海镇公路边,各有一个招人眼目的漂亮新农村——树木环绕硬化道路、高科技的太阳能风能路灯,家家大宅院、高围墙,家家砖木结构平房、蓝瓦白墙、采光玻璃阳台……没人能想到,居住在这美丽整洁村庄的人们,原本是柯鲁柯镇、尕海镇的危房户!他们是受益省政府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才有了今天的新居所。
德令哈危房改造主要安排在因受水文地质及地震双重灾害影响的尕海镇新源村和柯鲁柯镇金源村,两村各安排100户,并采取整村搬迁方式对两村村民进行安置。记者到柯鲁柯镇金源村观看了这些村民的“老家”——近两年这里的地下水上升二到三米,大片农田被浸泡,冬天的田地不是像结冰的湖面,就是变成白茫茫一片的盐碱地。搬走的村民家原先储藏冬菜的地窖结满冰。地下水上升,导致住宅墙里墙外裂痕、地基下陷、墙壁墙角撕裂,家家变成危房户。德令哈民政部门负责人说,有的人家住帐篷已两年多久,不少人家盖房裂了盖,盖了再裂,折腾了五六次,家里的钱折腾光不说,还由富裕户变成了贫困户。
德令哈政府危房改造中,把灾后重建、游牧民定居、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资金捆绑使用,力促整体搬迁的新村,一步成为当前青海新农村的一个标杆。在政府户均1.92万元基础上,德令哈市投入多项配套资金,其中政府总用于新村绿化、路灯、垃圾处理、水电的配套资金350多万元。此外,政府贴息担保贷款(政府总贷款400万元)户均10000元,灾后重建资金户均10000元。这样,金原村等老百姓自己拿8000元左右就能建起自己的新家。
更让村民高兴的是,德令哈市在整村推进中,充分考虑到了农民的后续发展问题。一方面把新村建在城镇附近,打工方便。另一方面政府利用土地适宜种植枸杞的得天独厚优势,在新村周边大力发展枸杞种植,新原村新村庄跟前即将新开辟2万亩枸杞生产基地。农民一天采摘平均能得到100元左右,采摘季节外农民也不会闲,田间管护、浇灌、拔苗、而随着劳动力紧缺,价格可能逐年在增加。此外原有淹没土地和宅基地,将通过流转形式入股,每年农民当地主可坐收利益。如此,农民苦尽甜来,不出一年家家可过上富裕生活。
据了解,德令哈过去历史年平均降水量为168毫米,去年一年平均降水量达到350毫米,2009年降水量较上年增加了三倍多,地下水位普遍上升二到三米。对德令哈人来说,这不是好事,土地和房屋受灾面积在扩大、程度在加深,德令哈柯鲁柯镇、尕海镇两现有13个村的5000人处于地质灾害之中。
2009年实施危房改造户200户,根据要求将农村危房建房标准定为每户房屋建筑面积60平方米,户型按群众要求进行统一设计,结构为砖混结构,补助标准根据群众的困难程度,在群众评议的基础上,拉开档次,对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残疾户、农村低保户给予重点补助,对一般困难户给予适当补助,补助标准为2-3万元不等。灾后民房建房标准为每户建成40㎡以上砖混和砖木结构平房,户均补助1万元。(作者: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