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十一五”期间我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型并取得巨大成就一脉相承,“青洽会”在过去的五年间,从名称到内涵,从形式到创意,都高度契合着青海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从“结构调整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到“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改变的不仅仅是名称,更是“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理念在我省的全面体现;从以“扩大改革开放,加强合作交流,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旅游名省,展示青海形象”为主题到“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主题,变化的不单纯是词句的浓缩、凝练,也是贯穿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与统筹发展的思想意识上的升华;从我省签约金额218.7亿元到投资额超千亿元,体现的既是数字的大幅增长,同时也标志着“青洽会”作为我省对外宣传、加强合作交流的平台,已经在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方面实现成功突破。
从无到有 日渐成熟
“青洽会”是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背景下举办的。连续11届的举办,“青洽会”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经贸洽谈活动之一。
“青洽会”是青海经济生活中一大亮点,为越来越多的客商所熟悉,为越来越多青海人民所关注;“青洽会”是塑造青海形象的窗口,让外界更多人看到了一个山川秀美、人民勤劳、蓬勃向上的青海,让更多的青海人了解了外面精彩的世界;“青洽会”更是桥梁和纽带,沟通了东中西部的合作与交流,聚集了人气,带来了财气,转变了观念,使更多的国内外客商尤其是一些国际知名大集团、大企业走进青海、了解青海、落户青海,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互惠互利,共谋发展,实现双赢。
自2000年举办第一届青洽会至今,青海省已累计签订项目1466个,合作金额2578亿元,已经实施项目1136个,投资额2250亿元。青洽会真正成为青海省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平台。
资源共享 整合升华
当“2008青洽会暨郁金香节”这一新的会展名称浮出水面,当首次牵手的一会一节在合并举行后圆满落幕,不仅意味着已经举行了多届的青洽会和郁金香节,在2008年成功实现对接,更意味着青海会展经济历经多年的探索进一步走向成熟。
通过会节合并,使活动的形式更灵活多样,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广泛,经济、文化、旅游等多层面有机结合,相互辉映,亮点突出,充分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又融入了优美、祥和的文化品质,在“大美青海、欢乐夏都”的背景中,凸显了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旅游、文化与经贸同台唱戏,体现了我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全方位发展特色经济,实现了一个节会、多重收获的目标。
“郁金香节”因为青洽会的经贸内容而使内涵更加丰富,“青洽会”因为郁金香节的花节喜庆气氛而增添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文化、旅游、经贸同台唱戏,为我省依托资源优势、特色资源打造旅游名省的战略再次注入了新的内容、新的活力。会节整合,也达到了资源共享,提高会展水平的目的。
绿色循环 转变方式
省委十一届三次会议作出了“确立生态立省战略,致力于建设有利于生态文明的长效机制”的决定。随后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秉承青海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十一五”期间,我省坚持发挥资源比较优势,牢牢树立循环发展的理念,突出循环发展、绿色发展,通过打造青洽会这一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的平台,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水电、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特色轻纺、建材等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不断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高起点起步;现代高原农牧业、高原特色旅游业蓬勃发展;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融合发展局面基本形成。
五年间,青海经济持续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350.43亿元,增长15.3%,是近30年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增速在西部12省区中排第二,在全国排第四。
对外开放 融入发展
以“开放合作、绿色发展”为主旨的“青洽会”成为青海主动融入东中西部合作大潮,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平台。
我省坚持投资洽谈为重点,与时俱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改进投资促进方式,使展会效果越来越好,从最初的一个以商品贸易为主的展会,发展成为一个以投资洽谈为主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从省际间一般的经贸交流活动,发展成为区域协作互动机制的有效载体,国内颇具影响的经贸盛会。
同时,以青洽会为媒介,我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采取内引外联、广泛推介、重点宣传等多种方式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企业来青投资置业;积极参加兄弟省区举办的会展活动,通过参与东中西区域经济的互动合作,在矿产资源开发、特色工业发展、商贸流通、房地产等领域与兄弟省区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密切。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在逐步树立,融入全国走向世界,全省人民迈出了坚实步伐。 (作者:子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