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青海新闻 >> 正文
 
撒拉之乡篱笆楼:百年风雨后的古民居之痛
【字体: 点击数: 双击滚屏
     (记者王大千 侯德强)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乡一带,以木、石、土为材料的篱笆楼是当地撒拉族传统民居,因楼房墙体用树条笆桩制作而成,故得名篱笆楼。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风雨侵蚀和撒拉族群众居住意识的改变,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撒拉之乡古民居近年来却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原 本规模恢宏的篱笆楼建筑濒临绝迹,篱笆楼编造技艺面临“失传”。

百年风雨篱笆楼

    现存的撒拉族古民居篱笆楼主要位于循化县黄河岸边的清水乡孟达大庄村,这里紧邻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古以来就以森林资源丰富而著称。据当地旅游部门介绍,附近山上以红松,桦树及落叶乔木为主的500余种植物是撒拉族祖辈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也是孟达地区木建筑和木雕工艺存在的基础。

    记者在孟达大庄村看到,篱笆楼通常分上、下两层,上层设卧室、客房等,楼底房间为仓库、畜圈等。楼体框架均由木质良好的松木构成,墙体用杂木枝条编织,两面抹上草泥,取材方便,施工简单,又能防火、隔音、防潮。房子的门和柱子大多雕有精美繁杂的图案,极富民族特色。

    孟达大庄村目前有11家篱笆楼,保存较为完好且规模最大的就是马进明家的篱笆楼了。今年62岁的马进明是循化县文物管理所的一名退休干部,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马进明告诉记者,自家的篱笆楼建于明末清初,曾居住过七、八代人,虽然一家人从上世纪80年代就住进了新式房屋,但他对篱笆楼有感情,不仅没舍得拆,还亲手对篱笆楼各处进行多次修葺,所以,直到现在,他还能熟练掌握篱笆楼的各项编造技艺。

    民间历史记忆,撒拉族大约于元朝初期从撒拉克(今土库曼斯坦境内)迁移到循化县孟达地区,从那时开始,生活在这里的撒拉人就充分发挥才能和智慧,利用当地自然林木土石资源修建篱笆楼。伴随着撒拉人与周边藏、汉、回、土等民族交往,篱笆楼也融合多民族的建筑风格,成为青藏高原上难得的撒拉族历史文化象征。

    循化县社会发展局局长何永忠说,大庄村的篱笆楼修建于明清时期,风格独特,造型别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研究撒拉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撒拉人居住意识改变,原有的篱笆楼被逐渐被拆除,加上自然损毁,篱笆楼数量不断减少,濒临绝迹。

篱笆楼保护面临困境

    明清时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撒拉族社会经济也日益繁荣,达到鼎盛,撒拉人在孟达一带相继修建篱笆楼建筑群,形成了台子巷、上庄巷、牦牛巷等8大巷区,道巷两侧木楼林立,规模宏大。后来,随着时代变迁,上百栋篱笆楼仅留下14栋,大部分被拆除改建。

    从2005年开始,循化县有关部门将篱笆楼和其编造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由于措施有限、当地群众文物保护意识不强等诸多原因,剩余的少数篱笆楼风化、破损严重,有的甚至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有可能被随时拆除。

    走进马进明家的篱笆楼,记者发现,主人虽对其爱护有加,但历经两百多年沧桑的篱笆楼却还是掩不住破败的模样,站在楼上放眼望去,昔日古村道建筑布局的痕迹依稀可辨,但过去修建篱笆楼的院址上,取而代之的大多是白墙红瓦的现代民居。

    何永忠说,老百姓讲实惠,不能住人,不能圈畜,也不能做仓库的“破”房子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看到附近村民们通过做生意、外出务工等各种途径发家致富,盖起了新房,篱笆楼户主也不甘落后,随时准备将篱笆楼拆除、改建,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户主低价转卖篱笆楼,造成文物流失。

    更值得关注的是,大庄村部分地区在2005年被划入黄河上游积石峡水电站建库淹没区域,按水电工程建设规划,2010年,将有4处篱笆楼楼址被淹没。

    马进明明白,新年到来,积石峡水电站的建设工期越来越紧,这就意味着篱笆楼保护的局势日益严峻。他说:“篱笆楼是古代撒拉族历史文化的象征,我们有责任保护它,把它传下去。”

撒拉族历史文化亟待保护与传承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宗福指出,篱笆楼代表了撒拉族人民长期形成的一种历史文化惯性,也是我国多元文化不可缺少的元素,在大多数民众融入现代文明生活主流的同时,有选择地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赵宗福说,从现实角度来说,充分发掘和利用篱笆楼传统的建筑技术经验,建立非物质文化继续传承的通道十分必要。有关部门应该定期举办篱笆楼营造技艺培训班,使这一古老的民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同时,针对当地水电建设的实际情况,就地寻找新址将现存的古代篱笆木楼进行整体搬迁,避免撒拉族珍贵的文化遗产遭受“断代”威胁,做到现代经济发展与历史文脉传承“齐头并进”。

    面对篱笆楼濒临绝迹,其编造技艺可能失传的困境,马进明根据自己多年研究文物保护的经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有关部门通过在篱笆楼所在地定期举办摄影宣传展、民俗文化研讨会来宣传篱笆楼的历史价值,增强当地撒拉族群众对代表自己祖先智慧和本民族文化的篱笆楼的自豪感,提高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是保存这一古老民族建筑技艺的有效途径。

    何永忠说,大庄村的篱笆楼群是黄河风光水上游中一处唯一保存撒拉族居民原生态风貌的景点,又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孟达自然保护区相互辉映,而当前的旅游业发展注重原生态,回归大自然,如果能开发独具撒拉族特色的“农家乐”旅游项目,依据现有的篱笆楼继续进行“复制”、翻新,在楼内接待游客就餐、住宿,让他们体验乡土风情,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旅游完美结合,以篱笆楼为代表的撒拉族文化脉络将得到广泛认可和有效延伸。(完)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
上一篇:格市八百余户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住进了廉租房
下一篇:扶贫开发政策惠泽高原少数民族群众
点击排行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重要通知]省经委关于开展2009年青海省银河培训的
[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最新更新
[技术创新]江苏省21个物联网科研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技术创新]中核集团一批核电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技术创新]我国科学家发现生命新陈代谢中乙酰化奥
[技术创新]太阳能大型热水工程实现异地遥控 
[创业指南]打破权力就业有多难?
[创业指南] 引进一个人才给一千万 大学校长为揽才
[创业指南]千万元天价揽才未必是重视人才
[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政策法规]关于做好2010年春耕化肥供应工作的通知
[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评选2008-2009年度能源重
[发改委]关于我委2010年公务员招考面试工作有关
[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通知要求电网设备招标中禁止
[发改委]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继续保持增长
[发改委]春节期间各地市场供应充足 价格总体平稳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