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0年的时光隧道,历经起步、推进、跨越的不凡进程,2010年“青洽会”迈着铿锵的步伐再次向我们走来。
有人说,“青洽会”是一扇窗,有太多的企业透过窗口眺望远方,展望未来,放飞希望,成就了非凡的光荣与梦想。
有人说,“青洽会”是一个平台,让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商和友人与青海牵起了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友谊之手。
我们说,“青洽会”更像一个舞台,在这一舞台上,奏响了青海大开放的豪迈乐章,展现了高原大融合的宽广胸怀,吹响了青海大开发的嘹亮号角,展现了高原大发展的美好未来。
曾记否,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局之年,我省举办了第一届“民营企业参与西北经济结构调整项目洽谈会”。十年历程,这其中浸满了高原人的心血与汗水,贯穿了青海的发展理念、思路和方向,昭示着青海人正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开放融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科学发展!
招商引资,扩大开放是青海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010年“两会”上,省委书记强卫强调: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切实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大商、引大资,在“扶大”上有新成效。省长骆惠宁指出:要加强与省外央企的合作,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在这样的正确思路的指引下,我省提出了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化工、轻工、有色、钢铁、旅游开发8个行业的125个与央企对接的项目,总投资2377.9亿元。目前,已经与40家央企开展了项目对接洽谈工作,确定30家央企参加2010年“青洽会”,确定与21家央企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其中与8——10家央企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拟签约项目30余个,项目签约额超千亿元。
从“青洽会”到“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到“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再到“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近年来,我省充分利用会展平台,宣传青海形象,拓宽区域合作领域,引进了一大批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同时,积极组织省内地区、部门、企业参加广交会、西洽会、昆明世博会、天津春交会、广西投洽会等各个省区市的投资贸易洽谈活动,宣传了青海的资源优势、开发思路、政策环境、建设成就、发展前景,推介了大批合作项目。
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改善投资软环境,特别是加强政策、法制和行政等环境的建设,并将这一工作作为吸引资金、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省政府和各州地市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程序,在营造良好行政环境的基础上,陆续颁布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关于改善投资环境的决定》等一系列优惠的招商引资、资产重组政策和规定,真正做到了以制度创新改善投资环境,以完善政策营造有利的宏观环境,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实际操作。
这期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先后在日本等国,香港、台湾地区成功举办了"大美青海"宣传推介活动,这些大胆创新的推介、宣传、招商举措,引起了世人的瞩目。2009年,省政府相继出台了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省领导领衔重大招商项目两大举措,为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优化投资硬环境方面,我省不断加大交通、信息、城市建设、公用设施、能源供应等方面的投入资金,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连年攀升。2009年,在国家扩大内需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全年突破800亿元,比上年增长37.5%,超目标任务22.5个百分点。短短几年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330千伏输电线路东西贯通,拉西瓦水电站开工建设……青海建成了一大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不仅夯实了招商引资的平台,也有力地拉动了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多少年沐风沥雨,多少年踌躇满志。我省在开放融入,加快发展的道路上一路高歌,一路挺进。回首来时征途,这条路上还撒满了青海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占绿色经济制高点的思想印迹。
近年来,面对加快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我省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招商工作中,更加注重选商,更加注重质量,招商引资由"招"到"选",仅小小的一字之差,实现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彰显了科学的发展理念。2009年"青洽会",新能源、新材料类项目成为展会重头戏,众多新能源领域大型企业来青洽谈签约太阳能电站建设项目,使我省铸就新能源大省的梦想之船起航。据了解,在这一届洽谈会上,新材料类项目以硅材料和电子材料为重点,新能源类项目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类项目。两类项目10个,合计签约147.11亿元。
与此同时,高原人还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面对富集的矿产资源、独特的生态资源,在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充满着雄心与激情。致力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成立了中国柴达木循环经济研究院,编制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方案》,完成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工业产业发展规划思路》。如今,柴达木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并延伸,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崭新的资源循环圈正在强力支撑起青海循环经济型工业体系。
"十一五"以来,面对高速发展的世界经济潮流,为了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把握主动,抢先占领绿色经济的制高点,我省积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坚持在发展中推进节能减排,以节能减排推动科学发展。全省上下始终抱着拒绝污染、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决心,大力促进新型产业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环境保护的有关要求,结合全省实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与重点企业、重点地区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淘汰关闭了近百家能耗高、污染重的工业企业,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做出了不懈努力,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的省份,为了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省还利用太阳能、风能、水电等绿色资源,不断加大绿色项目招商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一季度末,全省绿色经济类项目共计到位资金9.06亿元,占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的48.06%。经过"三会合一"整合的"2010中国·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也将隆重登场,展会以"开放合作,绿色发展"为主题内容,着力突出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全新要求。今年以来,面对玉树地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灾害,青海人民充分发扬"五个特别"的高原精神,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关心、帮助下,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目前,抗震救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转入灾后重建的新阶段。面对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科学发展的艰巨任务,高原人更加矢志不渝地坚定大开放、大融合、大开发、大发展的信念,在"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引领下,高举"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鲜明旗帜,昂首阔步,奋然前进。我们看到,一种大开放、大融合的精神在雪域高原闪闪发光;一种大开发、大发展的思想在三江源区熠熠生辉;一个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青海正在越来越快地融入世界。(作者:解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