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同仁被列入全国仅有的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核心区,同仁县的生态环境建设受到世人的关注和检阅。能否让外界由衷地感叹同仁的生态,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旅游、休闲避暑、探秘,既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环境,又实现生态实验区可持续发展,作好“生态”文章是重中之重,是热贡文化不朽的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所在,经过初步思考和探索,有六大工程要做好。
一、做好文化保护工程。以清晰的历史脉络为主线,牢牢把握好热贡文化精髓,在发展中不迷失,在保护中不泥古。一是对体现热贡文化的原生态艺术、创作方法等古文化古城古堡、古街古寺等古建筑,按照立法的形式,严格予以保护和传承,在保护和传承上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确保不失真、不失传。二是在古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传承方式上,紧扣时代发展主题,主动和谐融入发展的轨迹,让热贡艺术、古老的文明融入现代生活,走向世界。尤其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让热贡文化主要元素、核心内容融入城市建筑风格,城市、新农村规划理念,融入治河治田,融入新型环保工业融入旅游景区开发,融入现代农业建设融入文化产业开发,融入每一项重大、系统的工程,成为时代发展中传递和记载热贡文化、隆务河文明的新的载体;既有时代的明显特征,又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二、做好蓝天保护工程。在生态保护实验区核心区———隆务城区禁止一切工业污染是必须的,申龙、盛达、利民三个砖厂被强行关闭让我们看到了州、县两级政府对打造蓝天工程的决心,坚定了发展生态之路的信心,今后决心关停一切在隆务城区范围内的高污染冶炼企业、重整砖厂等。加快引进环保能源,逐步代替城市烧煤锅炉,在城市出租车、公交车中推行天然气燃料,争取实现城市居民生活燃料天然气化。让实验区天空愈加蓝起来。
三、做好碧水保护工程。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全国电力缺少的情况下,隆务母亲河为我们赢得了全国第一代电气化城的美誉,在改革开放初期享受上了现代化电力的便利。而今全国电网并联,电力资源丰富,当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当城市面积不断加大日益繁华时,我们要从恢复母亲河容颜的角度重新审视隆务河上游尤其是城区内各个小电站继续存在的理由,没有水的山是干的,地是枯的,没有水的城市是死的,不灵动的。如果说隆务河是同仁大地千年灵动的主旋律,那么县内众多的泉水,是生态区主旋律中灵动的音符,曾经供水给养的甘露泉,如今遭受人为的破坏,修路、建桥、打堤、建铁塔,或被埋,或被挖,或被炸,或被遗忘。有人说,一眼泉一小龙,一河流一大龙,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要很好的加以保护,让这些灵动的音符永远地跳跃,千古不绝。
四、做好青山保护工程。民间对隆务四周山有美丽的传说:有祥龙落于东山两日,腾云而起,留下鳞甲;有隆务四周之山为八宝山之说;有八瓣莲花之说;有阿米斗后郎预报天气之说,“阿米斗后郎戴帽,三天大雨”。东西南北山构成了金色谷地同仁天然的屏障,构成环山的小盆地,自成小气候,母亲河从中而过,构成壮丽的山河景观。我们要果断停止在山上挖山取土采沙的行为,加大绿化,恢复饱受破坏、容颜被损的东山为主的山体植被旧貌;同时,在东山依山修建石踏步、观景亭、瞭望台、镇山塔。
五、做好还绿美化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加大绿化投入,超前、大量的做好绿化规划设计,在严格保护青山绿水隆务河谷间原生态的森林、草原、河谷湿地原貌的基础上,新城建设更注重绿化空间和绿化设计,让绿色永远成为建设中的主题;同时逐步加大旧城改造中绿化的投入,广泛推动公共场所绿化、庭院绿化、单位绿化,让绿色无处不在,让林木、草原、鲜花充满生活。
六、做好全民回归自然工程。生态建设,任重道远,意义重大,生活工作在同仁的干部群众,要怀着一种对祖先文化、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敬畏的心情,要对历史负责,要对自己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负责,更要对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古老文明的延续和传承负责,每一个人担当起生态使者,绿色使者,每一个人都要爱惜家园,保护绿色,倡导低碳生活。干部要教育引导群众,老人要教育青年人,父母亲要教育孩子,让全社会形成一道强有力的生态保护的屏障,并让这种责任化为动力,以随处可见、随处可闻的生态恶化案例警告世人,以严厉的手段打击破坏生态的行为,让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命的真谛深入人心,让这种责任化为热贡精神,化为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动力,为同仁美丽的明天而奋发图强。(作者:马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