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草原、峡谷河川、民族风情、宗教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文化,孕育了青海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生态立省战略,把青海建设成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毋庸置疑,发展生态旅游是青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生态旅游 是责任也是必然选择
“青海具有生态上的战略地位,发展生态旅游,青海首当其冲。”在去年8月23日闭幕的中国青海国际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对青海发展生态旅游再次予以肯定,专家们认为,青海发展生态旅游有足够的实力和优势。
的确,青海有闻名世界的可可西里,有穿越时空的唐蕃古道,有梦幻般的青海湖,有哺育中华民族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在这块72万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大自然以其大手笔、大气魄造化出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这样的优势为青海人所骄傲,这样的基础也为旅游专家津津乐道。更为重要的是,青海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是中国生物物种形成和演化的中心之一,也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又极其脆弱,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世界上高海拔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青海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不仅关系到青海发展,还关系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甚至关系到全球的生态安全。
立足高原独特的生态地位和欠发达地区的省情,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青海建设成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大力推进高原特色生态旅游业发展,不仅有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态旅游需求,也是推广环境友好型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经营方式,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重大举措。
▲▲生态旅游 青海奋力远“游”
2009年8月,省委书记强卫在与旅游相关企业负责同志座谈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旅游业的理念,把生态理念体现到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前提,保持旅游景区的自然美、原生态美,不能为建设景区而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实施旅游项目建设,要在设计理念中体现生态的要求。
生态之于青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翻看近几年来省内旅游规划,不难发现,这些规划都围绕着生态优先原则展开,比如围绕建设世界遗产型高原湖泊生态旅游胜地的目标,编制《青海湖景区旅游整体策划》;围绕打造高原养生休闲度假胜地的目标,编制《贵德城乡旅游发展建设规划》;围绕建设“祁连林海”生态旅游品牌的目标,编制《祁连风光旅游带规划》;围绕高原自驾车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编制《青海省自驾车旅游产品规划》……
环青海湖地区可看、可玩的东西其实有很多,可挖掘的景点更是数不胜数,但青海湖坚持目前只开放二郎剑、鸟岛、沙岛、仙女湾四大景区。从青海湖未来规划中的一系列生态保护先行的原则、措施就能看出,青海省对生态保护不遗余力。
《青海省贵德-坎布拉水上旅游项目规划》中也同样突出生态优先原则:“由于贵德-坎布拉水上旅游项目位于黄河上游,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策划中坚持贯穿生态保护理念,立足于生态环境的承受力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大力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合理、适度开发利用,坚决防止破坏性建设和建设性破坏的短期行为,促进开发与保护在更高层次协调统一,促进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以玉树为核心的三江源区不仅是青海旅游的“富矿区”,也是中国旅游乃至世界旅游的稀缺资源带,具有发展绿色旅游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将新玉树建设成为三江源区域中心城市和高原生态型旅游城市的总体要求,玉树重建将统筹确立旅游业在新玉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定位,突出新玉树自然、人文、原生态特色,充分考虑新玉树在三江源乃至川、青、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将新玉树建成生态旅游集散地和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新玉树建设将推动以玉树为中心的三江源生态旅游跨越发展。
一位从事多年旅游工作的景区负责人说,国内不少知名景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由于短期效应盲目开发,短期收益确实不错,然后生态退化,资源破坏,最后拿出比原收益更多的资金恢复生态,成效却并不显著。省内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吸取了经验教训,这让青海旅游业的发展更为清醒。
▲▲▲生态旅游逐渐热起来
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主任若尔夫·巴克雷教授认为,中国生态旅游看西部,西部生态旅游看青藏高原。
在专家给出的目前国内九大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中,省内景区有不少与之重叠,甚至成为公认的生态旅游代表景区,比如湖泊生态景区中,专家表示,青海湖就是典型代表,而观鸟生态景区,青海湖鸟岛也成为代表景区,其他的山岳生态景区、森林生态景区、草原生态景区、冰雪生态旅游区、漂流生态景区、徒步探险生态景区中,省内也可挖掘出不少与之匹配的资源。
与之相符的是,有着“生态旅游”品牌的线路在市场上也格外好推。今年6月,青海湖畔迎来一个来自湖南的三十多人团队,湖南导游李先生说,青海湖是国内著名的湖泊生态景区,对湖南游客来说,吸引力极大,组织这个旅游团来青海湖的西宁大美公交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善琴告诉记者,被青海生态美吸引,大美公交旅游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主推生态旅游线路,目前看来,情况不错,每月参加生态旅游的游客在千人左右。
而生态旅游的形式在青海已渐渐推广开来,无论是乡村游,还是登山探险、草原、冰雪、漂流、徒步探险等旅游类型,只要遵循低碳、环保概念,不会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环境破坏,都可以归类为生态旅游,这种旅游方式在省内早已屡见不鲜。同时,有业界人士指出,青海省由于地理条件、资源气候等限制,不适合一窝蜂进入景区,更适宜于推广中高端游、深度游品牌,这与生态旅游概念不谋而合。
围绕生态旅游的发展,我省近年一直在着力打造“两圈两带一区”旅游精品、环西宁中国夏都旅游圈、黄河上游水上明珠旅游带和青藏铁路世界顶级旅游带,把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多种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使旅游、文化、城镇化竞相发展。
不断谋求新突破、新机遇、新亮点、新跨越!作为青海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青海高原生态旅游在奋力远“游”,不断向世界传播着原生态的自然美和文化美,多元化发展态势日趋凸显,发展劲头十足。(作者: 刘慧兰 王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