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青海新闻 >> 正文
 
游牧民步入城镇—三江源移民的困惑与希望
【字体: 点击数: 双击滚屏
    五万游牧民步入城镇——三江源移民的困惑与希望

    新华网青海频道12月27日电 (记者 钱荣)随着中国最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目前青海三江源地区已有近5万名藏族牧民离开了世代生活的草原,进入城镇社区。习惯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这些藏族牧民如今还面临着语 言不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等许许多多问题与困难,但怀着“为了三江源,也为了孩子”的希望,他们正在向“城里人”艰难转变,努力适应新的生活。

从游牧民到“城里人”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区域。中国最重要的河流长江、黄河以及另一条国际河流澜沧江均发源于此。近30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频繁等因素影响,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源涵养功能急剧减退。

    为拯救这里的环境,中国政府于2005年8月开始正式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退牧还草、禁牧减畜、生态移民、荒漠化治理、草原建设和人工影响天气等一系列措施。

    44岁的土登才让3年前与1700多名藏族牧民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的草原,搬迁到了政府在格尔木市为他们新建的昆仑民族文化村。

    “过去我们家有80头牛,200多只羊,近万亩草场,年收入3万多元。”回想起搬迁前的生活,土登才让仍有些向往。在村委会担任村民小组组长的他现在的住房面积约为80平方米,三室一厅的屋内水电厨卫设施齐全——全村的每家每户,都获得了政府免费提供的住房,还包括一个小院。

    “在牧区时只要有牛羊,一家人的吃、喝、烧火、取暖就全都解决了,花不了什么钱。”土登才让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变卖牛羊来到城镇生活后,他才发现,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在这里什么都要掏钱去买,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活干。我们一家六口人主要靠政府每年6000块钱的补助和以前的积蓄生活,可积蓄也已花得差不多了。” 

    虽然昆仑民族文化村地处青海最大的工业城市格尔木,但由于搬迁而来的大多数藏族牧民都不会说汉语,习惯放牧的他们也没有任何技术,所以很难找到工作。    

    “语言不通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最重要的是还是没有文化和技术。”土登才让说,村里这两年也有一些在建工程,不少村民都想去干,但也都因为没有技术被淘汰了。

    不过,也有人从游牧民转变为“城里人”的步子很快。“在村里,一些有技术、有头脑的人已经过上了好日子。”土登才让说。 

    33岁的俄地就表示:“与在牧区时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肯定是要好得多了。”俄地家在牧区属于少畜户,由于牛羊少,加上草场退化,生活比较贫困。“到这里以后,国家每年都有补助,去年靠回牧区挖虫草赚来的钱,我们还开了个小商店,日子比过去要强多了。”俄地的妻子满足地说。

    已经适应了城镇生活的还有尕才一家。37岁的尕才和妻子有着不错的缝纫手艺。现在,除了为村里人制作藏族服装,他们还为周围地区的蒙古族群众制作民族服装。“我们家的生活在村里还算可以的。”尕才笑着说。

    土登才让现在也正参加政府组织的扫盲班,一边学习一边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国家已经给了房子,还通了水电,接下来就得靠我们自己努力了。” 

“孩子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虽然还在为没有工作而发愁,但让土登才让高兴的是孩子们可以接受正规的教育了。“我的二女儿今年18岁,仍然在上小学。”他说,这种现象在村里很常见,在牧区时草场和学校离得很远,孩子们上学不方便,寄宿到学校又不放心,所以一直没有上学。而搬到这里以后,学校就在附近,大家这才让孩子去上学。

    高度重视孩子的学习是这些新移民观念上最大的变化。土登才让家的墙壁上挂满了小儿子索南多旦在学校里获得的奖状。他自豪地说:“他在学校的成绩很好,我最大的愿望是将来他能上大学。”

    不仅仅是土登才让,每当被问起从三江源地区搬下来的原因时,除了能够保护环境、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外,几乎所有的牧民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让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孩子是我们最大的希望。”俄地说,由于对村办小学的教学质量不满意,他还曾花高价把女儿送进格尔木市一所学校读书。

    而除了对孩子的期望,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与关心也给了这些藏族牧民极大的信心。曲麻莱县三江源生态移民格尔木管委会主任南夏说,为了解决生态移民的后续发展问题,政府部门专门设立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创业基金,用于鼓励和扶持他们自主创业;为搬迁牧民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专门制定了减免学费等优惠政策,并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而当地的一些机构,也开始根据藏族牧民的特点在移民村招工,比如安排他们加入到可可西里保护的队伍中。

    据了解,为了照顾藏族群众的风俗习惯,管委会还计划在村子附近修建一个天葬台,内地一家企业捐资修建的藏医院也将在今年完工,将来村里的居民可以免费就医。

三江源生态环境改善是最大的鼓舞

    “对大家来说,最大的鼓舞还是看到自己的家乡三江源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南夏说,很多村民这两年都曾回到过家乡,看到自己的迁出,令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草长高了、山更绿了,他们在这里生活也就更安心了。

    村民香洛对此就深有感触。移民到格尔木之后,因为思念故乡,他曾借走亲戚的机会,回到故乡曲麻莱县曲麻河乡的措池村看了看。

    “措池”在藏语中的意思是“一万个湖”,这里地处长江源核心地区,过去曾是一大片湿地,但是因为自然的变化和牧民放牧过度,草原退化严重,原来的草场上只能看到一些光秃秃的草根,草根之下便是已经有些沙化的土壤。

    但是去年从家乡回来后,香洛回来后逢人便说:“措池真的变了,草绿了,野生动物又回来了。”

    记者从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办公室了解到,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项目实施四年来,三江源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得到初步恢复,草地恶化趋势减缓,农牧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据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介绍,2005年至2008年底,国家累计下达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资金24.3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7亿元。四年来,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三江源生态退化趋势得到了明显缓解。。 

    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获得的卫星资料表明,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后,三江源中、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与2003至2004年相比,2005至2008年,三江源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23050平方公里,中覆盖地草地面积增加6746平方公里,高覆盖草地面积增加了22.3%。

    作为“中华水塔”,三江源的水源涵养功能初步得到恢复,素有“千湖之县”的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县,又开始呈现出湖泊星罗棋布、波光粼粼的美景。有着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湖泊面积呈明显增大趋势,面积分别增加了34.05和46.32平方公里。这一对“姊妹”再次日渐丰盈。 (完)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青海体育彩票又添新玩法
下一篇:没有了
点击排行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重要通知]省经委关于开展2009年青海省银河培训的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最新更新
[政策法规]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环保政策和措施重
[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监会关于2009年
[经济动态]“裘李配”:引领变局 
[经济动态]曹国伟:传媒人的彼岸 
[经济动态]王旭宁造“国粹” 
[经济动态]潘刚的下一站
[经济动态]许志华:从晋江到全球 
[经济动态]茅忠群:行动的理想主义者 
[经济动态]丁世忠:关于鞋的蜕变 
[经济动态]龙丹妮:引领电视娱乐 
[经济动态]王中磊:吹响集结号 
[技术创新]国内首现有“身份证”木马 9天感染百万
[技术创新]崛起在三秦西部大地上的——现代化大型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