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委、市政府2011年民生工程办实事项目正式敲定。今年,西宁市将“为民办实事”和“为农民办实事”项目合并起来,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共筹资41.37亿元,确定菜篮子工程、畅通工程、住房保障、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就业培训、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环境治理、社会治安10个方面,62项民生实事。
菜篮子工程:投资9200万元,建设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和大棚、畜棚;投资2200万元,加大奶源、牛羊肉、生猪、禽类基地建设;投资1100万元新扩建冷藏保鲜库5座,组织扶持“农超对接”蔬菜基地建设项目;投资2470万元建设和改造标准化农贸市场及建设直销菜店300家;投资400万元加快“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在市区增设直销肉店20家。
“畅通工程”:将投资3亿元新建4个停车场、10座人行天桥,30个公交港湾和70个公交站亭。同时,实施道路中心隔离、人行道隔离、绿地防护栏隔离等项目;实施果洛路(德令哈路至民和路段)、南山路二期和享堂路建设项目;投资6500万元改造城区供、排水管网;投资2000万元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实施三其西路、新庄路等道路新建项目和兴海路等8条街景整治项目,对市区20万平米既有建筑开展节能改造;全面实施“文明交通”工作,配合火车站改造项目,新增火车西客站客运公交线路5条,完成海湖新区公交布局工作;实施周家泉片区集中供热项目;实施村道硬化,续建和新建农村公路;解决5万人、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并进一步改善农田灌溉、治理水土流失。
住房保障:投资40000万元新建廉租住房1000套、公共租赁住房1000套、经济适用房1250套、棚户区改造10000套;投资21120万元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11000户;投资10000万元完成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工程2万户;为8000户居民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
社会保障:整合资金28000万元保障城乡16.6万名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和医疗、取暖、教育需求;建设西宁市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项目;新建1所县级福利中心和2所农村敬老院;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增参保9000人,职工医疗保险新增参保10000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4000人,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000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整合资金16200万元为全市参合农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推进全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现新型农村养老制度的全覆盖。
就业培训:将积极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000万元以上;开展创业培训1300人以上、重点扶持创业1500人、带动就业5000人;培训城乡劳动力2.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4045”人员就业2000人;投资10000万元为全市灵活就业人员、公益岗位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基层见习服务的大学生安排岗位及社会保险补贴;培训进城务工人员1万人,组织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0万人次,其中新增就业2万人,实施农牧业科技培训阳光工程7000人,实施特色种植、养殖技术星火科技培训项目,培训技术骨干6000人次。
文体教育:先后投资35000万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30万平方米;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免费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放教科书35.4万套;完成西宁二十一中建设项目,实施聋哑学校迁建项目;建设湟中县10所农村幼儿园;资助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和农村户籍学生的中职学历教育和人才培训以及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站工作,为三县3所农村中学配备理化实验室,培训农村教师1000名;建设室外足球场、社区健身路径和10个群众体育健身场所、30个农民篮球场、2个乡镇健身工程。
医疗卫生:为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增加15元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推进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为城乡困难群众实施"一免七减"10万人次;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少生快富"扶贫、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工程,为农村72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建设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平台。
人居环境:实施北川河综合治理项目,启动"清水入城"工程;建设废物处置和医疗垃圾处理建设项目;建成铬渣处理厂及填埋场,并处理历史遗留铬渣10万吨;实施湟水河、南川河、北川河污水口截污工程;实施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1.7万亩造林工程,以及造林区灌溉配套、简易道路等工程;实施北山危岩体综合治理三期、城区临时绿地等绿化项目,以及天峻路等10条街道行道树更新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和改造10处主题公园,适时向市民免费开放人民公园等5个市级公园;全面开展263.04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完成32万亩退耕地补植补种和抚育管理,兑现退耕农户粮食及生活补助;完成天保和"三北"四期人工造林8万亩等。
新农村建设:投资1990万元用于统筹城乡一体化"三集中"建设、6个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和7处农村大中型沼气池建设;对重点龙头企业在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扶持;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广全膜覆盖栽培技术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及产业化经营项目;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维修、数字电影下乡、农家书屋、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等工程;实施三县农村通讯网络建设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灾害性天气预警体系,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完成60个贫困村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实施小型异地扶贫搬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新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0000座。
社区服务:在社区开设家政服务企业连锁门店、再生资源回收店、社区连锁便利店;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为全市143个社区配备文化设备;完成20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在全市设立16个交通管理服务站,并启动4S店办理新车注册、落户等便民措施。(作者:苑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