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湖泊水域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黄河源头的“千湖奇观”再度显现。监测结果显示,自2005至“十一五”末,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湖泊面积增加了245平方公里。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河湖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据调查,三江源区共有大小湖泊1800余个,其中湖水面积在0.5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188个。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后退、雪线上升,直接影响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高原湖泊的水源补给。人口压力的增加和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加速了当地生态环境恶化,一些湖泊萎缩或干涸。
2005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获国家批准,规划投资75亿元。工程涉及退牧还草、湿地保护和人工增雨等22个子项目,项目实施区主要在玉树、黄南、果洛、海南4个藏族自治州为主体的青海南部,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
青海省生态办兼三江源办专职副主任李晓南介绍,经过几年的努力,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湖泊面积净增加245平方公里,其中乌兰乌拉湖增幅最大,达到83.2平方公里。
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两个淡水湖,具有巨大的调节水量功能。监测显示,黄河源头这一对“姊妹湖”日渐丰盈,面积分别增加了31.76和59.46平方公里。
专家认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湖泊面积扩大,与降水量增多、地面植被恢复和人工增雨等直接有关。其中,人工增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有效增加了该地区的水体面积,对青海高原及下游地区的水利生产和建设储备了良好的给水资源。(作者:张进林 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