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被认为是深化医改最关键、最艰巨的一项任务,也是政府和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
目前,西宁市公立医院改革已正式启动,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西宁市将以改革补偿机制为突破口,采取多项措施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11月23日,记者从西宁市卫生局了解到,西宁市城区内各级各类高端医疗机构较集中,而园区和农村的医疗服务能力不强,专科医院规模小,发展也不平衡。每千人拥有床位,城市为7.5张,而农村仅有1.49张。每千人口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城市为7.78人,农村只有5.09人。所以,公立医院改革,必须注重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加强。
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西宁市将优化资源布局,增强服务水平。公立医院改革中,西宁市中医院的迁址扩建,填补了生物园区无公立医疗机构的空白;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将重点发展急救、消化介入科、骨伤科、整形专科,在城北地区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将重点发展内分泌、骨伤、烧伤等特色专科,继续做好对西宁特钢及周边地区的医疗服务工作。
据了解,此次公立医院改革还将强化基础建设,完善服务体系。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网底”,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更需要加强建设。近年来,西宁市总投资1690万元,完成了乡镇卫生基础设施新(改扩)建和维修项目42项,总建筑面积1.39万余平方米;投资2802万元,完成大通、湟中、湟源3县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34个;今年,西宁市又投资650万元,落实了3县6所乡镇卫生院的扩建项目。这些措施使农民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看病就医更加方便。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龙头”的县级医疗机构,将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而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关键在于打造“十五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保障群众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
记者还从西宁市卫生局获悉,为了让群众能更好地享受到政府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西宁市将每人每年享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额度,从2011年开始由原来的15元提高到25元。而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2009年的年人均104.3元提高到了154.30元。将国家基本药物纳入补偿范围后,对应用国家基本药物费用的补偿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 (作者:王复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