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无情,人间有爱。
中国。青海。玉树。同胞。亲人。
虽然,一场灾难突如其来,但是,我们却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行动起来,团结协同,万众一心,用人间大爱谱写出一曲感天地、泣鬼神的时代壮歌。
我省各厅局、各部门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第一时间奔赴灾区,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全力以赴,抗震救灾。连日来,玉树灾区的基础设施已经有所恢复,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受灾群众生活趋于安定,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玉树的蓝图已着手规划……
省民政厅:为受灾群众提供民生保障是我们的责任
玉树地震发生后,省民政厅第一时间就安排玉树藏族自治州等邻近储备库,就近、就地紧急安排发放救灾物资,使受灾群众得到了及时安置,充分发挥出了应急救灾的作用。
地处三江之源的青南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多变,是我省灾害多发、频发的地区之一。2009年省民政厅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多方筹措资金,修建了包括玉树在内的25个救灾物资储备库。按照抗震设防的有关要求,在储备库的设计上,省民政厅进行了高质量的建筑施工。今年2月份,又安排储备了部分帐篷、棉被和面粉等救灾物资。
同时,在共和县尕海滩设立了西宁-玉树救灾物资军地导运中心,在结古镇东入口设立了救灾物资接收点,有序引导救灾物资的调动和发放。这些救灾保障设施在这次抗震救灾的斗争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灾情发生当日,民政厅机关立即实施救灾应急值守工作,并分别在厅办公室、规财处、救灾处,省慈善总会、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和飞机场、火车站设立了7个救灾应急值班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灾情发生后,民政部门立即通过省、州、县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运救灾物资,并通过航运、陆路紧急向灾区调拨救灾物资。截至21日16时,已运达灾区的救灾物资有,救灾帐篷37658顶,棉被褥78596套,棉衣55731件,方便面、饮用水1170吨,折叠床3199个,移动厕所932个。这些物资的到位,对于缓解灾区物资匮乏,及时保障灾民基本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截至目前,灾区群众基本上都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帐篷住。
同时,厅里积极协调中央和省内新闻媒体,省内移动、联通运营平台,省政府、省民政厅门户网站和市内大屏幕视频,及时向社会公布了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和省救灾物资接收站3个接收捐赠单位的账户和联络方式,并组织人员分别在厅机关、省慈善总会、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火车站、飞机场5个站点,认真做好救灾捐赠款物的接收工作。截至4月20日,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和省救灾捐赠物资接收站累计接收社会各界捐赠69539.37万元,其中现金46847.33万元,物资折价22692.04万元。
省水利厅:让所有人都喝上干净水
4月18日,在上拉秀乡的一处山坡上,来自省水利厅的第10水利抢险队员正在为当地村民铺设饮水管道。就在村子不远处几名藏族妇女在一块冒水小坑里取水。
看着藏族受灾群众吃水的困难,抢险队员决定加快铺设进度,让受灾群众早日喝到自来水,于是队长余存安将不远处施工的挖掘机借用过来。晚上这个安置点上安装的3个供水点全部通水,五六百人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障。
4月14日晚,自第一支抗震救灾到达玉树县,省水利厅按照一保应急供电,二保应急供水,三防次生灾害发生的前提下,展开了抗震救灾及恢复性重建工作。目前,来自省内外的供电保障人员达1000人、抢通供水专业队伍300人、抢建电站大坝和技术专家200人投入到了灾区一线。
4月17日下午5时15分,经各组的全力抢修,玉树县结古镇自来水厂恢复通水,玉树县第三完小、州民师2个安置点的1万多群众喝上了自来水。8公里的民主路供水主线管道抢修完成,3眼应急打井找水和赛马场安置点应急供水方案已开始实施。结三路10千伏输电线路抢修12公里,延伸到了结古镇格萨尔广场。还抢修完成结古镇至禅古电站35千伏输电线路,为恢复机场供电提供了条件。
4月18日,玉树机场恢复供电,结古镇至歇武镇100多公里的10千伏线路抢修完成70%,西杭至加吉娘12公里线路抢修80%。拉贡电站三四号机组正在加紧抢修,短期内所有机组将实现全部发电。
同时,赛马场应急供水工程已开挖管沟2.5公里,体育场安置点实现供水。玉树县4个乡镇应急供水工程全面展开,其中巴塘乡和上拉秀乡应急供水工程基本完成。水源引入工程业已抢通。为保持水源的清洁卫生,预防灾区疫情的发生,省水利厅专程派出人员对水源进行了保护。预计22日全县19个片区将全部实现通水。
4月19日,禅古电站大坝维修工程开工,5月3日可低水位发电,6月30日、可实现满蓄满发,将为灾区应急供电提供充足的电源。
省卫生厅:保障每个人的生命健康
地震发生后,省卫生厅在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调度下,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迅速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并于14日晚,在灾区成立了4个工作组,建立了军地联合工作机制。
在集中救治的基础上,成立了19个巡回医疗队,分赴19个片区,开展救治工作。同时,确定部分省市医疗队与8个乡镇卫生院及重点片区建立对口支援帮扶机制。截至目前,灾区共有解放军、武警部队、部分省市及我省的2032名医务人员,全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累计医疗服务总人次达33548人次,就诊受伤病人9145人。
根据灾区医疗机构损毁严重的实际和医疗救治工作需要,卫生厅制定了《玉树地震灾区伤员运送方案》,采取“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方式,安排医务人员随护转运伤员到西宁、成都、兰州、西安、格尔木等城市进行集中救治。截至目前,通过飞机和汽车共转运病人2095人,其中重症(含危重)1434人。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目前,在灾区共有156名卫生防疫人员分成17个防疫队,分赴各自责任区开展消杀灭、水质监测、传染病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据统计,对重点场所消杀灭面积达67万平方米;消毒帐篷累计6600顶次;水质监测累计18个点次;传染病监测19个点,并深入各自责任区,继续开展检测工作;鼠疫监测队对重点地区380公顷区域监测未发现旱獭活动,同时积极开展鼠防知识宣传活动。
为保证灾区药品和食品安全,省级及州内82名卫生监督员每日对政府确定的集中就餐点全天进行监督。目前,尚无食物中毒发生;已完成对55批次的药品监测,未发现不合格药品。
针对玉树地震灾区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的实际,卫生厅制定了《玉树地震灾区高原病防治工作方案》,及时编印《高原病防治知识手册》2.5万册,在玉树巴塘机场组建集中供氧站,向灾区运送氧气160瓶、抗缺氧药品“红景天胶囊”36000瓶,派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席高原病防治专家吴天一率领的14人组成的省级高原病防治专家组,赴灾区指导开展高原病防治工作。
省教育厅:只为孩子们尽快回到课堂
4月21日下午3时,玉树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操场上举行高三年级复课报名仪式,州、县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已通过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等快捷的形式,通知高三年级师生于4月21日到原学校报到,并确定于23日正式复课。
地震发生,玉树县中小学损失惨重,人员伤亡,教育资源毁坏殆尽。教育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派工作组奔赴地震灾区,同时采购了60万元食品、帐篷和被褥等救灾紧缺物资送往灾区学校。
4月15日凌晨3时30分,省教育厅召开省、州、县教育系统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对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做出全面安排部署。
一是竭尽全力,抓紧时间抢救学生,毫不放松,直到完全没有希望为止;二是积极组织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工,抢救负伤的师生,及时送往医疗机构治疗;三是做好受灾师生的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想尽一切办法安排好受灾学生的吃饭、饮水和住宿问题;四是翔实统计受灾师生伤亡、校舍损毁情况,组织力量进行估算、核实,并及时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五是做好学校所需救灾物资的统计工作,及时将食品和饮用水等物资发放到每个学生;六是从现在起就考虑学校复课工作,对复课所需物资进行详细核算,创造条件,力争在10天内首先让高中年级开课,随后有秩序的使各年级复课;七是切实做好教育系统灾情研判工作,搞清楚所有问题,全面测算,做好近、中、长期救灾安排,积极争取建设项目,着手灾区学校重建工作;八是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大力宣传在抗震救灾中教育系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充分展示其时代风貌。
4月17日15时45分,强烈地震后近80个小时,第一所学校玉树藏族自治州孤儿学校复课。
截至目前,州孤儿学校,州民族中学两所学校已复课,高三年级复课报名开始。教育厅配发了1000套课桌椅,已加印的1000套高中教材已从西宁出发,将于22日到达灾区。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新家园会有的新玉树会更加美丽
4月18日凌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入驻灾区基地,数十台大型挖掘机、起重机伴着轰鸣的马达声直驶结古镇城区的废墟,开始对主要街面道路和两侧危房进行清理。
随着救灾工作的不断推进,前来抗震救灾的车辆和人员不断增加,结古镇城区内震后倒塌的建筑不仅影响着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极大地威胁着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的生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启动了城区主要街道疏导行动,白天利用人工清理路面拉圾,夜晚就运用大型机械拆除危房。仅18日凌晨,为时5个多小时的集中清理中,就清理搬运县城南环路面建筑垃圾400多立方米,完全打通了南环路。预计用一周时间城区街道将全部疏通。
自15日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进驻灾区展开施救,工程救援队在灾区投入大型机械设备48台套,人员260人,路桥公司、水电四局、正平集团等来自省内外的9家专业施工企业和数十名专家加入到了抗震救灾的行列。
同时,工程救援队积极配合青海省消防总队和其他救援队伍实施抢险救灾工作,先后实施了玉树州建筑公司住宅楼、禅古寺、州五金公司等坍塌现场的拆除抢险任务;拓宽并疏通仲达乡20多公里的通乡公路和禅古寺通向天葬台5公里的道路,修建简易厕所十余个,方便了群众生活出行。
根据抗震工作的总体部署,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国家的支持和协调下,组织省内外专家,于16日开始,对玉树县城和8个乡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受灾情况进行了应急评估,对道路、人行道、水源地、自来水厂、污水处理设施、供热设施、河堤、防洪渠、广场等进行了现场评估。
省国土资源厅:为新玉树选一个安全地带
4月16日凌晨,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专家在玉树灾区进行震后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时,发现玉树县巴塘河有一处存在重大滑坡的隐患点在集中的发育。
发现这个情况后,他们立即与州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系,在凌晨3点连夜拆除安置点,及时动员200多名群众撤离山下,搬迁到了安全地带,有效防止了一起震后余震及次生地质灾害可能引发的重大伤亡事故。
地震发生后,省国土资源厅紧急调配209人,车辆41台,组成小分队迅速派往灾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和找水打井工作。在国土资源部、甘肃、陕西专家组的帮助下,救援人员翻山越岭,投入到抢险救人、临时安置受灾群众、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预警之中,为抗震救灾提供了科学、专业的支援。
为尽快恢复重灾区结古镇的供水问题,让受灾群众尽快喝上安全的饮用水。4月18日,省国土资源厅打井找水分队在结古镇震区原水源地上游紧急勘查选定了临时采用地下水点位,并从海西和西宁野外施工场地抽调专业打井队伍和3台大型打井钻机进入灾区开始钻探。
这次玉树强烈地震,使许多山体变形松动,存在比较大的险情,每天都会有山体滑坡和滚石滑落。这些震后形成的地质灾害,对地居住的群众和通往灾区的两条陆地生命运输线构成威胁。
连日来,省国土资源厅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共派出8个工作小组,对玉树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迅速对结古镇周边所有初步判断适宜居住的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进行了地质灾害调查和环境地质评估,共排查地震隐患50多处。
同时,调查形成了位于结古镇西,扎曲河谷两侧,由蔬菜基地至跑马场、粮食储备库东区、劳教所以西等三块场地组成、可容纳受灾群众8万余人的区域作为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场地方案的建议。
震后救人工作即将结束,灾后重建工作很快提上议事日程。尽管现在只有3台钻机、4台挖掘机,但在灾区打100口井的计划将快速实施。玉树地方小,灾后重建中还要在节约集约用地上下功夫,将多建坚固的小高层楼房。
(作者:罗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