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弹指间,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走过了5年辉煌历程。“十二五”开局之年,柴达木人将怎样续写“海西速度”?柴达木将如何承担起支撑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三江源、支援西藏建设的重任?“青洽会”期间,记者采访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西秦。
王西秦说,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作为国家级试点产业园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五年来,试验区依托柴达木盆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发展理念,经过理论探索、起步建设和重点攻关,在规划体系建设、政策措施研究、科学技术攻关、对外招商引资、节能降耗减排、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初见成效,循环经济产业框架基本形成,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金属冶金、特色生物产业及新能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园区内工业企业达到348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户。去年,柴达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350亿元,工业增加值250亿元。
去年3月《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王西秦说,在这一新形势下,为理顺体制,创新管理,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成立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管委会。下一步,管委会的工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提出的“产业布局要明确,功能定位要清晰”的总体要求和对重点项目提出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的指导意见,着眼于试验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加快培育循环产业链和骨干企业,着力谋划一批重大项目。
在谈到试验区重点项目建设时,王西秦介绍道,试验区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大项目和大企业来支撑,储备一批大项目,引进一批大企业、建成一批大项目,不断支撑试验区的发展,是管委会今后的一项主要工作,也是试验区加快发展的关键。今年省政府确定柴达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为300亿元,较上年增长30%。根据这一目标,在3月5日召开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工作会议上,我们确定了70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并按照分工负责制,试验区管委会负责同志做了具体分工。目前这些项目进展顺利,具体来说,产业项目计划新开工德令哈氯碱化工、一里坪资源开发、德令哈40万吨有机硅及下游产品开发等9个项目,重点续建青海油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盐湖集团镁钠资源综合利用10万吨金属镁工程、昆仑碱业100万吨纯碱等20个项目,争取年内建成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二期、盐湖海虹10万吨ADC发泡剂一体化等11个项目。能源项目方面,计划新开工江苏九鼎集团风电装备制造及风光互补示范电站等4个项目,重点续建青海煤业鱼卡400万吨矿井、浙江中控集团德令哈50兆瓦太阳能热发电、中广核大柴旦40兆瓦光伏电站等13个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方面,计划新开工饮马峡—北霍布逊支线铁路、格尔木工业园察尔汗至金属镁园区铁路专用线、大柴旦工业园饮马峡道路、德令哈工业园铁路专用线等10个项目。
在谈到试验区未来发展时,王西秦表示,未来五年,对于柴达木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自信和清醒同在。试验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四个发展”为目标,以启动实施《总体规划》为契机,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支持藏区、青海省发展循环经济若干政策的战略机遇,按照“突出资源特色、强化技术创新、培育优势产业、实现循环发展”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生态,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先行先试;集约利用,循环发展;科技支撑,市场引导”五大原则,重点建设“一区多园”,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盐湖化工为龙头,融合油气化工、煤化工、有色冶金、特色生物、新能源开发六大产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特色产业体系。 (作者:杰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