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多年来绿化国土的精心努力,互助土族自治县大面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土乡大地的基准色调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达坂山南北坡森林资源丰富,封山育林成效显著,水源涵养功能日益发挥,河流泥沙量减少,自然灾害减轻。
地表松散,山高坡陡,涧沟众多,水土流失严重,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是长期以来我省东部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互助县也不例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区,“十一五”期间,通过“三北”防护林等生态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如今的土乡,荒山披上了绿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县到处呈现出山坡林密草茂、小河流水潺潺、山底水库清水如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怡人景象。
“十一五”的五年是互助林业建设投资最高的五年,这五年3.3亿元的林业资金加快了互助造林绿化的步伐。以“三北”防护林建设为契机,确立了以生态建设和水资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思路,以集雨水窖、山地林网、田间道路、沟岔防护相配套,全力实施生态建设。建立了以“三北”防护林和绿色通道为框架,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为主体,以森林公园、天然林保护区为嵌入点,以四旁植树相配套,防风、防沙、防虫害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为一体的森林生态体系。
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64.4万亩,封山育林38.96万亩,飞播造林7.7万亩。累计完成四旁植树234.42万株、农田林网123.53万株、公路绿化668.4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4.2%,比1978年提高了25.6个百分点。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1%,人均公共绿地达7.2平方米。
今年,总投资2400多万元,重点实施的围绕县城“古城山、小寺山、安定山”的“三山”绿化工程,使全县生态林业发展形成了大工程带动林业大发展的造林绿化新格局。全县80%以上的村庄绿化覆盖率超过38%,294个村庄基本实现高标准绿化,“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的美景在土乡越来越多的村庄变为现实。(作者:林玟均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