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门在巴塘河上修建了防洪堤,给我们村里修上了排泄沟!把自来水接到了每家每户,帮了我们大忙!现在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放心水,这个冬天我们再也不用到河里挑水吃了!如今群众的新房子也盖好了,我们村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11月5日上午,结古镇禅古村党支部书记扎格指着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巴塘河畔的新家园激动地说。
冬日的艳阳暖暖地洒在巴塘河谷,滔滔的巴塘河水顺着河堤从禅古新村脚下滚滚流过,一栋栋色彩艳丽的藏式民居静静矗立在平缓的山坡上,勾勒出了一幅玉树灾区重获新生的画卷。自5月4日禅古示范新村试点重建号角吹响之后,在短短的6个月时间里,一个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禅古新村已经矗立在被地震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废墟之上。为了确保禅古新村群众喝上放心水,消除防洪安全隐患,水利部门在禅古村新建供水管道5.6公里,铺设入户管道4.6公里,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引进入了每一家新房。同时在巴塘河修建砌石防洪堤397.7米、宾格网箱堤防1234米,排洪渠2.61公里。
在蓝色帐篷城———赛马场受灾群众安置点,一个个保暖性能良好的过渡供水房分片区有序排列在受灾群众居住的帐篷周围,这是水利部门为了确保安置点群众冬季用水而采取的一项主要措施。炊烟袅袅,饭香扑鼻,有了可靠的用水保障,赛马场群众的生活显得宁静而祥和。据玉树县水务局副局长许海龙介绍,在6个受灾群众安置点和机关单位办公场所,水利部门设置了592个供水点。
玉树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供水设施极易发生冻胀爆裂, 11月6日省水利厅厅长于丛乐受省灾后重建指挥部指挥长马顺清副省长委托,对玉树水利灾后重建工程进行再检查再落实,并在玉树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水利部门未雨绸缪,在建设保暖供水点的同时,加强对玉树冬季供水工作的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灾区冬季供水预案,不断强化管理措施,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做好应对冬季保供水挑战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冬季用水安全。
针对冬季灾区电力供应不足的现实,在结古镇自来水厂等5处重要水源地布置大功率柴油发电机,以备应急之需;加强对供水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冬季供水工作的技能和水平;通过张贴冬季用水须知,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强化对群众冬季用水安全知识的宣传;细化健全管护制度,组建2支冬季供水保障抢修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积极筹措资金,购置相关供水设备物资,确保及时更换管件设备,全力做好冬季供水工作。
一个个供水点使群众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一道道防洪堤挡住汹涌河水对岸坡的冲刷侵蚀、一条条排洪沟畅通着山洪泥石流排放的出路……无论是矗立在巴塘河畔的禅古新村、还是散布在扎曲之滨的受灾群众安置点,先行建设完成的水利基础设施,正在为推进社会主义新玉树建设提供着坚实的保障和支撑。 (作者:马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