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宁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加大融资平台规范化建设中,BT、BOT模式等新名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1月12日,在代表分组讨论的间隙,西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宋晨曦道出了西宁市运用这种模式,使政府融资渠道多元化的初衷。
“说通俗了,这个模式能扩宽和丰富政府融资渠道。在提出这个理念之前,西宁已经有所尝试:海湖体育中心的建设就是通过BT、BOT的模式运作。目前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宋晨曦说,随着西宁市对民生方面的关注度一年比一年高,西宁市财政支出的80%都用在民生方面的项目上。因此,政府在融资时,就需要考虑尝试更多的渠道,发展社会经济。今年起,西宁将在人行过街天桥、停车场、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和教育等项目建设中运用这种模式,建立“融资、建设、偿债”运行机制。上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个BOT模式项目在深圳实施建设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BT融资模式已经为大众所熟悉。例如,佛山市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天津津滨轻轨项目、北京地铁奥运支线、南京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等都运用了这种模式,既为政府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又为投资方提供了新的利润分配体系,为民间资本找到了新的投资途径。(作者:周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