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青海省工资指导线制度试行办法》,通过调查、分析全省职工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城镇居民消费价格增长率等情况,运用“工资指导线测算模型”——“线性回归法”测算出了我省201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同时还调查分析了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工资价位和2010年企业人工成本信息。
7月13日,记者从省政府召开的关于201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2010年企业人工成本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了促进我省人力资源市场的发育,规范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指导,我省从2001年开始建立了这项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有利于政府对企业的工资分配进行调控和指导,使企业工资增长建立在生产发展和效益提高的基础上,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调节工资分配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根据《青海省工资指导线制度试行办法》规定,经测算,并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核批准,我省201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为:
一是企业职工平均货币工资增长预警线(上线)为20%;
二是企业职工平均货币工资增长基准线(中线)为13%
三是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最低线(下线)为5%。
工资增长基准线是对大多数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工资增长的基本要求,这类企业要围绕13%的工资增长基准线(中线)在预警线(上线)内合理确定工资增长幅度,保证普通职工工资的增长;
工资增长预警线是依据宏观经济形势和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的综合分析评估,对工资水平较高企业提出的工资增长的预警提示。也就是说对工资水平过高、工资增长幅度过快的企业,要适当控制其工资增长幅度,原则上不超过20%的预警线(上线);
工资增长下线5%是基于物价增长等因素确定的,是对企业提出的工资增长指导意见。
根据原劳动保障部《关于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州、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全面开展了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调查、汇总分析,发布2011年西宁地区266个工种(职业)、海东地区60个工种(职业)、海西州90个工种(职业)、海南州68个工种(职业)、海北州62个工种(职业)、黄南州33个工种(职业)、果洛州61个工种(职业)、玉树州27个工种(职业)。
根据原劳动保障部《关于建立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的通知》要求,经调查分析,2010年全省企业人均人工成本为63835元,比上年增长14.43%,其中:采矿业54103元、制造业44074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84161元、建筑业58523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80043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71206元、批发和零售业25292元、住宿和餐饮业40405元、金融业91943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47165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0898元、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0542元。
企业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水平三项制度,是政府对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为企业自主分配提供一种市场价格信息,具有引导和指导功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要求各类企业要参照上述标准,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合理确定职工薪酬。(作者:叶文娟 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