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里鲜红欲滴的红樱桃,公路上车水马龙的蔬菜贩运大军,餐桌上优质的肉类和禽蛋,无不展示着海东特色农业的勃勃生机。今年上半年,海东地区签订农业订单合同20823份,订单农业种植面积65.75万亩,占到总播种面积的79%,带动34533户农民增收。
“现在娃娃们不出家门,在村里就能挣钱,我劳动了一辈子也闲不住,到大棚里帮忙,一个月还能拿1350块钱。”7月24日,乐都县洪水镇洪水坪村村民李积德在新建的食用菌温室大棚里忙碌。来收购香菇的老板从他身旁一次次经过,一筐筐香菇被装上了车。“一栋香菇棚一年能挣6万块哩!”李积德说。目前,洪水坪村已发展成食用菌种植基地,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每年还能解决近百人的劳动就业问题。
青海农业看海东,海东农业求特色。近年来,海东地区农业发展抓特色、促优势,种植业“两优十特”和养殖业“六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今年上半年,按照“园区引领、产业集中、县域有别、培育主体、提质增效”的原则,海东六县均打出了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牌。乐都县重点建设富硒蔬菜、蔬菜制种、育苗项目和生猪产业;互助土族自治县全面启动马铃薯、杂交油菜两大制种项目和生猪产业;平安县集中力量打造高原富硒农产品产业园;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突出抓好设施果品;化隆回族自治县突出抓好特色果品和冷水养殖;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着重发展绿色牛羊肉和禽肉生产,加快清真食品产业园建设。
另外,马铃薯和油料“两大优势”作物今年继续领跑,播种面积达178.7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4%。“十大特色”品牌作物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80.76万亩,比上年增加10.07万亩。大果樱桃植株在乐都县的土地上“安家落户”,薄皮核桃、优质蚕豆、紫皮大蒜、食用菌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数字背后,意味着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也意味着老百姓的菜篮子、果盘子将更加丰盈。 (作者: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