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代表娘毛先、拜秀花、王玉虎、乔正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建议,国家充分考虑我省三江源地区的特殊困难,在尽快落实我省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相关补助资金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帮助我省推动这项工作。
四位代表在联名建议中说,为妥善解决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的有关精神,在财政部的积极支持下,我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于2010年下半年先行启动了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这项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对于巩固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果,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由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范围广,覆盖面大,生态补偿涉及层次多,补偿政策及其内容复杂,资金需求量十分大,因此实施难度很大。启动初期,我省只是根据财力状况,结合国务院关于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的有关精神,围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改善和提高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与生活水平和提升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三个方面,按照“突出重点、低标准起步、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着重从草畜平衡、农牧民培训创业和教育发展等11个补偿政策入手进行积极探索,同时适当兼顾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相关联的一些问题。试运行一至两年后,我们将根据财力可能,适时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逐步建立起一项持久、稳定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经测算,全面落实启动初期的11项补偿政策,年需资金45亿元。如果中央落实我省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相关补助资金20亿元,再加上省财政筹措的5亿元资金,尚有20亿元的资金缺口。 (作者: 罗藏 吴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