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青海新闻 >> 正文
 
在保障和促进新青海建设中彰显人大优势
【字体: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1年02月28日 双击滚屏
      站在“十二五”新起点,面对改革发展新任务,省人大常委会要深刻把握并充分发挥人大工作的特点和优势,以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己任,深刻领会和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主题主线,积极履行职权,更加奋发有为地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一、坚定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要头脑十分清醒,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在工作中,一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依法履职的整个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确保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确保党组织推荐的人选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人大工作,无论是立法、监督,还是决定重大事项、选举和任免国家工作人员,都要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二要坚持和完善重大事项向省委请示报告制度。重大工作安排,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自身建设中的重大举措,都要及时向省委请示报告,以坚强的组织观念、严密的工作程序,确保省委意图的顺利实现。三要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人大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表率,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二、提高认识,坚持根本政治制度不含糊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有效地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决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始终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此,我们决不能含糊,决不能动摇。省人大常委会设立30多年来,在省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能,为促进和保障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省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各种风险和考验的严峻挑战,又面临一系列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力推进“四个发展”,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也是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的重点所在。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心、全力服务大局,更好地发挥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更好地发挥人大在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方面的独特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全省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加强民主法治,维护公平正义,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我省各项事业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关注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不懈怠

  人大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载体,源于人民,服务人民。地方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就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努力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一方面,地方人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时刻关注民生,把社会普遍关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纳入立法、监督工作范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保障和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真切实在的利益,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另一方面,人大作为民意机关,要深入群众,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反映民意、代表民意。既要积极推进人大工作的公开化,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工作透明度,保障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又要使反映民意的渠道保持畅通,保障人民群众的表达权,以更好地集中民智、维护民利。

  四、奋发进取,推进人大各项工作不停步

  过去人大工作的显著成就,为今后人大工作的创新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要乘势而上,继往开来,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人大工作的新局面。刚刚闭幕的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标志着我省已经踏上了又一个新的历史征程。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省人大常委会担负着重大职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做好人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立法工作要着眼于推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四个发展”的新需要,一方面抓紧制定新的法规,一方面抓紧修改、完善和清理已有的法规,注重增强法规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提高可操作性,努力推动解决影响全省改革发展和涉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法制支撑;监督工作要着眼于省委工作的重点、政府工作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进一步改进监督工作方式,拓展监督工作领域,增强监督工作实效,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审判、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代表工作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加强服务保障工作,完善代表知情知政和组织代表开展活动机制,提高代表意见建议的办理质量,充分发挥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改革发展的主人翁作用、执行法规政策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抓住关系全省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适时作出决议决定,进一步凝智聚力,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做贡献。

  五、适应形势,加强自身建设不放松

  自身建设是人大工作的重要基础。人大工作的发展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常委会及机关自身建设的强弱。要立足于我省人大工作的实际,不断加强省人大常委会和机关自身建设。要把学习放在首位,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履职水平。要把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完善常委会和机关各项制度,推动人大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要重视和加强专门委员会建设,发挥专门委员会“专”的优势,增强人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好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机关工作人员三支队伍,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大工作不断迸发活力。常委会党组要按照省委关于团结干事、激情干事、踏实干事的要求,带头加强作风建设,更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讨论决定重要事项;加强团结,加强协调,确保各项工作相互衔接、有序推进,落到实处;密切同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联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了解实际情况,深入分析问题,提出真知灼见,为更好地履行职责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使人大工作在保障和促进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彰显优势,做出新的贡献。(作者:穆东升 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青海日报 责任编辑:
上一篇:“十一五”期间全省林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
下一篇:领导干部要做勤政廉洁的表率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12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11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重要通知]关于确定2011年青海省中小企业重点工业
[重要通知]省政府发布《青海省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
最新更新
[青海新闻]国家银河培训青海省2012年中小微企业经
[重要通知]第一批青海省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单位名单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13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财经新闻]“双百”行动助力经济发展
[重要通知]关于举办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2012
[青海新闻]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2012年青海省
[重要通知]关于举办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2012
[青海新闻]国家银河培训青海省2012年中小微企业生
[重要通知]关于举办2012年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
[重要通知]关于举办“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和股权融资
[政策法规]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
[中小局动态]我省组团参加第九届中小企业博览会
[重要通知]“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果洛州中
[时政要闻]“方力钧文献展:走进青海民族大学”活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