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冬季煤烟型污染得到“大治”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从西宁市环保局获悉,自今年6月以来,西宁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4个月达到100%,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这是西宁市以创建国家级环境模范城市为目标,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强力推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带来的变化。空气干燥的西宁冬季采暖期长,过去煤烟型污染严重,加之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滞后等因素,致使空气质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因此,西宁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下大力气治理空气污染,特别是冬季煤烟型污染,努力让城市上空再现蓝天白云。近几年来,西宁市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湟水河流域综合整治”,“煤烟型锅炉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实施煤改气工程,划定禁煤区和控煤区,先后治理煤烟型锅炉1625余台、5069蒸吨,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在93%以上,实施机动车油改气7200台。使市区范围内锅炉、窑炉、茶炉和汽车尾气等污染和冒黑烟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水面的大面积增加也加快了西宁市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改善。西宁市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市区29公里长的南川河、湟水河两条河流治理,沿河修建了近10公里长的滨河游园,形成了近200万平方米的水面,增加绿化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先后投资2.4亿元新建了湟水森林公园、鲁青公园、南凉虎台遗址公园、浦宁友好公园和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等6大公园,并建成了全市最大的人工湖。西宁市第一污水处理厂、第二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第三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目前,西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5%,污水处理设施运转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作者:苏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