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7.4万农民赴新疆拾花,2.31万农牧民在海西采摘枸杞,实际用工除来自海东劳务输出大区6.34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还有部分来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藏区的农民工,为我省壮大劳务经济,增加劳务收入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向新疆输送拾花工已得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认可,成为我省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随着海西枸杞产业发展,围绕枸杞产业的用工需求会越来越大,又将成为我省农牧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
今年我省自然灾害较多,为确保农牧民收入不减,我省加大秋季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做好各项服务。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了解今年新疆建设兵团棉花的播种面积、棉花长势、用工需求以及拾花价格等信息,提前向各地发布《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拾花工需求信息》,及时反馈拾花时间、价格、需求人数及兵团各团场联系方式等信息,为各地组织输送拾花工提供信息服务。组织各州地市有关领导和26名劳务经纪人赴疆,先后与农二师33团、农六师新湖农场、农八师经济开发区就企业用工、农民工权益、安全、生活安排等进行对接洽谈并签订意向协议。各地根据实际,发挥政策引导、完善奖励扶持政策,调动劳务经纪人和农牧民外出拾花的积极性。其中,海东各县召开了金秋采棉工作动员会,通过县领导包片、乡镇领导包村的形式,开展宣传动员和组织引导,并根据财力状况,出台了农民自发外出拾花每人补助10-20元,经纪人每带出一人奖励30元的优惠政策。
今年9月9日,首趟拾花工专列的发出标志着我省金秋采棉工作的开始。据统计,全省输送近7.4万人赴新疆石河子、奎屯、库尔勒、喀什、哈密、昌吉等地采棉。其中,西宁4300人,海东6.34万人,其它地区4000人。3趟专列输送人员达9600人,大量农牧民由劳务经纪人带队或自发进疆拾花,从普通拾花工日均收入100元左右,逐渐成为日收入160多元的熟练工。仅海东预计拾花劳务收入达1.77亿元。
与此同时,海西枸杞产业绽放出丰收景象,用工需求扩大,用工短缺。我省及时采取措施早部署、早安排,保证了枸杞产业用工需求,培育了季节用工的劳务基地。相关部门就枸杞采摘事宜与海西州进行商洽沟通,选定20多名劳务经纪人与海西20多家枸杞种植公司、种植协会、种植大户分别在德令哈市、格尔木市、平安县、都兰县召开采摘枸杞劳务对接洽谈会。并在格尔木市举办了全省东西部劳务对接平台建设暨“2010柴达木枸杞采摘活动”对接大会。
今年海西地区枸杞种植面积达19.35万亩,可采摘面积8.1万亩,枸杞采摘实际用工2.31万人,其中,海西州本地1.37万人、海东1800人、西宁、海南、海北1750人、省外4000人。枸杞采摘劳务收入比往年有一定提高,每位采摘工在采摘期内平均收入达4900元左右,枸杞采摘劳务收入共1.04亿元。(作者:林玟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