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基本形成,8个百里万亩万头计划顺利实施,“东部沙棘、西部枸杞”产业布局已显雏形,农畜产品自给率明显提升,蔬菜自给率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特色作物种植比重达80.3%。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省农牧业生产丰收在望,一派喜人景象。据农牧部门预计,今年全省粮食总产有望达到109万吨,连续6年增产。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三化同步”和“四个发展”的要求,把建设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现代农牧业作为发展方向,抓改革、抓规划、抓典型、抓投入、抓重点,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有力促进了农牧业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和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良性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编制完成了特色农牧业、水利、林业、扶贫、供销、气象6个行业发展规划。同时,立足行业规划,狠抓相关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完成了三江源及青海湖流域水资源综合、易地扶贫、浅山干旱地区水利综合开发、湟水流域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建设、枸杞及沙棘产业发展、防沙治沙等43个重点专项规划,引领各地各部门抓落实。
为扎实有效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游牧民定居工程等涉及面广、难度大的工作,在抓好面上推动的同时,狠抓示范建设,实现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生态畜牧业建设中,坚持不懈抓30个示范村建设,召开了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成果展示暨现场观摩会,举办生态畜牧业成果巡回展,有力地推动了生态畜牧业建设步伐。游牧定居工程建设中,积极开展“千村建设,百村示范”活动,全省建立高标准示范村27个,示范效应十分明显。同时,组织召开农牧业科技、“菜篮子”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现场观摩会,促进各地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借鉴推广了好经验、好做法,有力地推动了农牧业科技、“菜篮子”建设和易地搬迁工作上水平。
大投入带来大产出。据了解,今年全省农口部门共落实中央、省级财政支农资金114.2亿元,创历史新高,合力推进农牧业发展“八大工程”,特色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取得新成效,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得到提升,扶贫开发扎实有效,生态保护与建设进展顺利。同时,扎实推进农牧区各项改革,增强了农牧业发展活力,促进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者: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