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企联百村”活动开展以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先后有53家企业与都兰县76个行政村进行了对接并签订了共建协议。截至今年6月底,共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落实帮扶项目56个,其中经济类项目23个,公益类项目33个,已建成实体性项目6个,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0多万元,吸纳近100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搭台子 实现村企互利双赢
在村、企自愿的基础上,合理整合资源,积极引导企业富民兴村,带领农牧民参与企业发展,既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反哺农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企业扩大再生产提供了难得机遇。因此,都兰县在全县范围内排出了76个经济欠发达的薄弱村,确定了具有一定产业特点和规模的28个企业,结合村企实际,采取“自愿为主、政府引导”的方式,结成“一村一企,联动共促”对子,村、企双方签订新农村建设共建协议责任书。
定“框子” 制定发展规划
都兰县委制定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村企共建新农村活动工作方案,建立了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村制度,乡镇副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分别联系一个企业和一个村,指导企业与村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年初财政预算中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资金100万元的基础上又将格尔木市政府支援的100万元专门用于新农村建设。经过近两年来的积极探索实践,促进了城乡之间资源要素和公共服务的均衡化。村企结对平台的设立,加快城乡之间资金等资源要素的流动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民营资本的参与,加快了城镇各类资金投向农村,弥补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财政投入和农民自筹的不足。截至目前,企业共为共建村做出13份总体规划和75份具体项目发展规划,并提供启动资金100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
铺路子 企业引领兴村富民
西旺公司和都兰县的上庄村建立了全州首家村企联合党支部,联建以来,企业把“回报家乡”的愿望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制定了总支联席协调会议制度、村企居联建职责等运行机制,帮助村社援建畜棚4幢,在村路建设中无偿出动机械折合费用15万元,在西台大桥修建工程中投资16万元,并每年为村里公共事业帮扶资金10万元。
在“1+X”联建党组织的带动下,上下西台在县多金属公司务工人员近40余人左右,每年可为村民创收80余万元。青海瀚海企业集团解决上柴开、柴兴村生产发展资金60万元,用于修建养殖小区和提灌工程建设;还有非帮扶企业都兰隆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宗加镇农业村推防洪坝1千余米;沟里乡果洛龙哇金矿向智玉村捐资10000元,解决了牛改站的生产用水问题,也使附近8户牧民的吃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想法子 蓄足农村发展后劲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都兰县更加注重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入手,引导企业服务于农村人才培养。
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与香日德镇香盛村、香源村、乐盛村确定了帮扶计划,已有38名青年被企业安排到四川学习化工技术;格尔木水电公司从上柴开村、东山村招聘20名村民到企业务工;青海省义海能源有限公司已在宗加镇农业村招聘5名工作人员;双庆、灵德两家公司90%的务工人员是从香日德镇各村村民中招收;夏日哈镇河南村在结对企业多金属选矿厂及其他企业务工人数达140人,占到本村劳动力的60%以上;茫崖晶鑫华隆钾肥有限公司帮扶西建村修建晶鑫小学总投资25万元。(作者:王志远)